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宣传短片
*
*香港政府一站通


* *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RSS
官员畅谈热门话题 
*
2008年3月16日

微调教学语言  消弭标签效应

教育局局长孙明扬
教育局局长孙明扬

     我们在过去10年,实践母语教学已有相当成果,但要做到中英兼擅,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我们明白英文老师,为了要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承受不少压力;而学生也面对困难。

 

     提升学生中英兼擅的政策目标,得到办学团体、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大家都明白中中学生以母语学习的好处,也知道政府及学界过往多年,在英语教学方面投放了很多资源,但却不得不承认,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尚有大量改善的空间。

 

     政府支持母语教学,并积极落实母语教学,这立场毋庸置疑。然而,我们必须兼顾「中英兼擅」的目标、配合香港的社会情况、学校和家长的期望,以及学生的利益。

 

坚守母语教学

 

     政府坚守以母语教学的原则,而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并非放弃母语教学。

 

     我们的想法是,容许学校一些弹性,使每间学校可以因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些规限之下,微调现行的教学语言安排,务求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以达到培育学生中英兼擅的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无论学生采用母语或英语学习,均能达至良好的双语能力。因此,我们坚持引进微调的措施,需根据5个原则,包括:

 

•学生应在中学阶段达至中英兼擅,以适应大学或工作的英语要求;

 

•学校选择教学语言时,须考虑学生是否有能力以英语学习,教师有否足够水平以英语教学,学校的资源是否分配恰当,以及学科的教学需要能否得到照顾;

 

• 制订合适的监管机制,确保学校推行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语言安排,学校的教学语言安排,须具透明度及获得教育局批准;

 

达至中英兼擅

 

•纠正目前所谓「英中」、「中中」的分别,因为这种分割有误导成分,也做成标签效果,影响学生成长;

 

•教学语言的选择,要顾及新高中学制。

 

     为达至政府及学界培养中英兼擅的人才的目标,保持香港作为国际商业城市的优势,并以此优势服务祖国,我们须再接再厉,不畏艰难,而对现实找出不足之处,共同努力改善。

 

     我们的愿景,是全面提升教育质素,令每名学生都能达至中英兼擅的境界。在这个理想情况之下,中中与英中的标签效应、上车落车机制,或是中中生进入大学机会较英中为低等问题,都会消失于无形。

  

(以上是教育局局长孙明扬3月16日出席特许语言学会香港分会及汇贤智库政策研究中心合办的教学语言政策研讨会的发言摘要)
 


返回页顶
* *
334 新学制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评论: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 私隐政策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