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即日新闻稿
* 新闻稿资料库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网上广播
*
*宣传短片
*
*政府资讯中心
*
*公共服务电子化
*


* *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RSS
官员畅谈热门话题 
*
2006年4月2日
教改方向有共识 成功实践须鼓励
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
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

     任何重大的改革,都必须经过反覆讨论,寻求社会共识,并订立清晰明确的目标。教育改革是一项宏大工程,对香港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更需要经过广泛谘询。

 

     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有自主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乐于学习,能自发地学习,并掌握学会学习的技巧。

 

     经过数年实践,教学新文化已经形成,教学模式改变了,课程更趋多元化,学生学习经历更丰富,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机,他们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意都明显提升,中英语文能力都有进步,而教师专业水平也不断提高。此外,课程及教育制度亦变得多元化,直资学校、「一条龙」学校、毅进及副学士等不同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和选择,广受欢迎。

 

     2004年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清楚显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普遍认同,自教改推行以来,学生学习得更深更广和更有效,思考能力和创意都有所提升。新一轮的调查也将于本年内完成。

 

专业主导  凝聚智慧 

 

     政府在2000年接纳了教统会建议以「终身学习  全人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教育蓝图。教统会经过3阶段广泛谘询,整理超过30,000份书面意见,最后订出改革方案。整个过程自构思、谘询、落实到正式推行,一直都有资深教育工作者、学者及专家参与,并经过教育界、社会人士广泛及深入讨论。教改是在改革理念与大方向得到社会各界认同后,才开始推行。

 

     香港的教育界,包括学者、校长和教师,一直积极参与教育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工作。所有的谘询组织,都有前线教育工作者的参与,提供专业意见;所有政策也必然经过谘询才会落实。在许多问题上,即使难以取得共识,也必须得到大多数的认同才作出决定。

 

     在教与学的专业议题方面,课程发展议会和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科目委员会的成员,全部都是有关科目的学者和前线教育工作者,也包括课程发展处和考评局的专业职系人员。他们都担当主导角色,设计新课程和评核标准,谘询前线教师,然后作出相关的决策。例如,新高中课程的内容和编排,2007年香港中学会考中国语文和英国语文科的校本评核及推行时间表,就是结合教育界及学术界集体智慧的成果,目前我们正就此作进一步讨论。

 

     政府的角色主要在于建立机制及配套,提供资源,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例如「校本专业支援计划」,就充分体现政府提供协助与支援的角色。教统局本身是1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决策局,高层领导既有教育职系的专才,也有专业管理的同事,集思广益,互补长短,共同制订决策,并不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

 

质素保证  赋权问责

 

     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掌握和运用知识。引进系统评估和校外评核等质素保证措施,不但可以提升学与教的效能,也可以促进学校发展。自评及外评的目的,是为学校提供有效的工具,提升自我完善的意识。这是教改的核心问题,也是确保持续进步的方法。

 

     事实上,有不少学校经过自评和外评后,都认同有助厘清工作目标和优次,加强团体合作精神,有利学校的持续发展。教统局已再三强调外评队伍是诤友,要从中得益,校方必须坦诚地自评学校的强弱机危,不必为外评作过量准备。

 

     香港是开放的国际城市,教育开支占政府每年经费近四分之一,家长和公众要求学校提高透明度,让他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及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成效,是合理期望。由于教育成效难以完全量化,学校除提供基本指标外,亦可提供质化的资料,以彰显教学成效,供公众参考。

 

团结力量  克服考验 

 

     无疑,改革要求整个教育界作出更大的承担,也难免带来挑战,但为了香港的下一代及长远利益,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互相扶持,在实践中学习,共享成果。

 

     事实上,教改已取得一定的成就,学生在国际上的杰出表现,更令我们对前景满有信心。希望社会各界以更正面和积极的态度,支持教育大业,为所有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喝采。

 

(以上为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4月2日在教统局网页「局中人语」专栏撰文全文)

 


返回页顶
* *
罗太与你共建新学制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评论:
更多..
*
* 家长投入参与,共建优质校园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