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即日新闻稿
* 新闻稿资料库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网上广播
*
*宣传短片
*
*政府资讯中心
*
*公共服务电子化
*


* *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RSS
官员畅谈热门话题 
*
2006年7月2日
五天工作周定能提供更佳服务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俞宗怡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俞宗怡

     由明天(7月3日)开始,政府便分阶段推行5天工作周。新安排在1年后全面推行,届时大部分政府部门在周一至五的办公时间将延长,周六和周日停止服务。

 

     不过,紧急服务仍维持全日24小时运作,而一些必须服务也在周六或周日如常提供。

 

     今年1月,行政长官在公布5天工作周计划时承诺,政府将维持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质素和效率。

 

     他希望新的运作模式,既能激励员工士气、平衡雇员的作息,也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刺激消费,并同时制造更多就业机会。

 

     大体上,市民大众均欢迎这项新措施。有人指出,5天工作周是全球各地政府的惯常做法,香港政府现在终于赶上世界潮流。

 

     有人认同政府的处事方针,赞成只可鼓励而不能强迫私营机构跟随政府实行5天工作周。有人欢迎新的工作安排,认为是项促进家庭友善的良策。

 

认真看待市民忧虑

 

     不过,也有人对新措施感到忧虑。最明显的是担心在周六停止提供公共服务,可能削弱香港的竞争力,也可能对企业和个别人士构成不便。对于这些忧虑,我们都认真看待。

 

     我们完全同意,政府推行5天工作周,不应妨碍经济发展,也不应带来额外开支。

 

     因此,我们在推行之前已深思熟虑,研究哪些服务适合采用5天工作周,也积极谘询了各项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除了改善现有的服务方式,还通过更多方式,为市民服务。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所有政府人员的工作总时数,将会维持不变。

 

     我们明白,市民大众需要时间适应新的运作模式。因此,我们不是采用大刀阔斧的方式,而是循序渐进,逐步在政府内推行5天工作周。

 

     第1阶段本月展开,第2阶段明年1月推行,最后的第3阶段在其后的6个月实施。

 

     在首阶段所得的意见及经验,将是有用的资料,让我们在订定较后阶段的安排时,作参考之用。

 

需求殷切继续提供

 

     第1阶段包括一些在周六使用率颇低的公共服务。至于需求殷切的服务,暂时继续在周六提供。

 

     这些服务包括︰出生和死亡登记,身份证、签证和护照申请,转介求职个案中心,职业健康诊所,社会福利署家庭服务,医院医务社会服务等。

 

     为配合5天工作周的推行,我们制订了各种服务改善措施。一般来说,推行新工作安排的政府办事处,将延长平日的柜台服务时间。

 

     许多办事处也透过互联网、传真、邮递、电话或投递箱等方式提供服务。这些措施特别适用于毋须亲身办理的服务。

 

     对于用家来说,这些措施比柜台服务更为方便,也可以节省时间和交通费用。

 

     市民如果需要有关各政府办事处办公时间和服务模式的详细资料,可以致电1823查询,或登入政府特设的5天工作周网站浏览。

 

新模式已准备就绪

 

     须知公共服务种类繁多,而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各有不同,所以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5天工作周并不适用于紧急服务,这是不难理解的。我们在周六、日照常提供多项必须的服务,例如执法、维持治安、天气预测、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及体育设施、公园、游乐场、郊野公园等。

 

     经多月来的悉心筹划,我们已准备就绪,在政府部门推行新的运作模式。在新开始的这一刻,我重申政府的承诺,我们定必竭诚为香港社会和广大市民服务。

 

     我们深信,5天工作周既可提升政府的效率,也让我们精益求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上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俞宗怡72在香港电台发表的「给香港的信」中译本)

 


返回页顶
* *
政府五天工作周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评论: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