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即日新闻稿
* 新闻稿资料库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网上广播
*
*宣传短片
*
*政府资讯中心
*
*公共服务电子化
*


* *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RSS
官员畅谈热门话题 
*
2006年6月7日
作好准备应付市况逆转
署理行政长官许仕仁
署理行政长官许仕仁

     今年香港股票市场非常畅旺,每天的成交额创下历史新高,平均每日超过300亿元,较去年高出约70%,相当于2003年,即「沙士」爆发那年的3倍。

 

     去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协助公司(主要是内地公司)以首次公开招股形式筹集资金约210亿美元。因此,按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计算,香港去年在亚洲名列榜首,在全世界则居于第3位。

 

     按总集资额计算,香港去年在全球居于第5位,在亚洲名列榜首。上周在香港交易所挂牌的中国银行,更是全球近年最大型的首次公开招股活动之一。

 

     虽然全球经济似乎正全速增长,金融市场屡创新高,但基于若干原因,规管机构、投资者及市场参与者都不能因而感到自满。

 

利率处于极低水平

 

     首先,不久前世界各国的利率都处于异常低的水平,原因难以了解,正如格林斯潘所说的「谜团」。

 

     日本、美国及欧罗区的中央银行,不久前才分别把官方隔夜利率分别订为零、1%及2%,被认为是过去数10年以来最低的水平。

 

     因此,大量流动资金在世界各地市场上寻求可带来较高收益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资产,现在的情况亦然。这些资金大部分已流向经济增长最快的亚洲区。

 

     即使考虑到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很多新兴市场的基本经济因素都已显著改善,但从债券收益率及信贷差距反映出来的迹象显示,投资者并没有因流动资金处于异常高水平而对有关风险作充分评估。

 

     一旦低利率的周期结束,全球经济回复平衡,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大幅减少,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的趋势也会急剧逆转;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肯定构成风险。

 

衍生产品透明度低

 

     第2个原因是与新式风险转移金融工具,例如金融及信贷衍生产品的庞大交易量及高度复杂性有关。这些工具原意是把风险分散在较大组别的投资者中,以减少金融市场或市场参与者的整体风险。

 

     然而,由于处理交易的基础设施及风险管理不足,这些工具实则上可能只会增加而不会减低风险。

 

     由于这些产品大部分都在场外交易,交易活动的透明度基本上很低,对规管者在衡量或控制金融体系可承受风险的程度方面,造成不少困难。

 

     即使对参与这些交易的个别公司而言,也需采用十分复杂的方法,方能衡量及综合交易对手的信贷风险。

 

     第3个原因,是对冲基金和其他不受严格规管的金融产品,在现今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在1997 - 1998年期间,高度借贷金融机构确实对亚洲的系统性风险带来问题,但是对冲基金自此已有很大转变,并成为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增加市场的流动资金、把风险分散,并让市场有更多不同的参与者。

 

     不过,我不能肯定涉及对冲基金的交易是否有足够透明度,可让监管机构了解和管理有关银行和投资银行与这些公司的业务往来所涉及的风险。

 

汲取金融危机教训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接近10年,对冲基金资产已增至约15,000亿美元,而证券监管机构仍在辩论应否及如何规管对冲基金。

  

     自5月中以来出现的商品价格及全球股票价格调整,正好说明,在过去数年涌往市场的流动资金,也可同样迅速地流走。

 

     在5月11日至5月22日期间,差不多所有主要股票市场都下跌至少4%,一些新兴市场所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跌幅由15 - 25%不等。

 

     如果预期长期通胀的依据受到干扰,市场就可能要准备面对愈来愈波动不定的时期。

 

     亚洲对于资金的流向波动不定并不陌生。最近的调整已令悲观者恐惧亚洲金融风暴或1987年全球股票市场崩溃会再次出现。

 

     我们已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很好的教训。自1998年以来,亚洲各经济体系已合共增加超过17,000亿美元储备、在经常账累积庞大盈余,并已整顿银行界以及强化银行和证券界的监管制度。

 

     亚洲企业界的杠杆活动现已大大减少,而金融界的应变能力亦远胜从前,足可应付像在1997 - 1998年期间突如其来的冲击或资金流走令亚洲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受破坏的情况。

  

监管机构提高警觉

 

     多年来,证监会一直都与海外规管机构紧密合作和互通资讯,并就执法及与发牌有关的事宜提供协助。证监会定当继续努力不懈,并积极参与国际证监会组织的工作。

 

     尽管已取得这些成就,各监管机构及市场参与者仍需提高警觉。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应保持警觉,而证券监管机构则须就对冲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把庞大持仓量平仓对市场流动资金和价格波动可能造成的整体影响,保持警惕,尤其是在持仓量较为集中的市场范畴。

 

     要提高用于风险评估的资讯质素,必须提供更方便获取数据资料的途径,尤其是与金融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活动有关者,作出更多压力测试,以确保市场人士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加强各个地区之间在监管方面的合作。

 

     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市场参与者都必须作好准备,以应付未来因市况突然逆转而带来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可以抵御这些冲击的能力。

 

     在这方面,我深信国际证监会组织会继续与其他国际机构通力合作,致力减少市场受冲击的机会,以及提高金融体系的应变能力。

 

(以上是署理行政长官许仕仁6月7日在「第31届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组织周年大会」开幕礼致辞译文摘要)
 


返回页顶
* *
投资本色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评论: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