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即日新闻稿
* 新闻稿资料库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网上广播
*
*宣传短片
*
*政府资讯中心
*
*公共服务电子化
*


* *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
官员畅谈热门话题 
*
2005年1月27日
请给数码港茁壮成长的机会
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
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

     近日有关数码港的言论较为口号化,所以我们认为有需要将我们理解的事实交待,让市民作出理性的判断。

 

     首先,我希望再次说明,当年(1999年4月)政府曾将发展数码港两个方案的财务分析提交立法会,让议员参考;而其后立法会亦批准了数码港有关基建工程的11亿元拨款申请。

 

     整体而言,立法会对数码港的发展是支持的。

 

     从商的人大概都会同意,如果没有机会获取合理利润,任何明智的商人根本不会作出投资。

 

     本�公私营合作的精神,政府经常致力缔造「三赢」的局面,使这些计划不仅为政府及投资者带来利益,更可令广大市民受惠。

 

电盈须承担风险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利益对公众来说是否持续及有用,对投资者来说又是否合理和合乎比重。

 

     作为数码港的发展商,电讯盈科须负责兴建数码港及住宅部分,同时亦须承担涉及的风险。

 

     至于回报,电盈可按其出资额,日后从出售住宅部分可能得到的盈余中分帐。但它无权分享数码港部分带来的任何收入,因该部份在落成后已移交政府。

 

     电盈亦须承担物业价格变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而这些变动会直接影响收入盈余及它的分帐。

 

     因此,政府与电盈在2000年签订的计划协议,并无保证电盈可从计划中获利。

 

政府料可分得114亿

 

     根据最新预测,我们估计2004 - 2010年可供分帐的收入盈余总额约为176 亿元,而政府可从中分得约114亿元。

 

     政府已于去年8月首次分得这个数额中的16.7亿元。此外,我们已经接收了整个数码港部分。

 

     按数码港部分及住宅部分计算,政府的投资可获得不错的回报,估计每年的内部回报率为9.43% - 11.2%。

 

     按相同的假设,电盈会从收入盈余中分得约62亿元,较其出资额多出18.4亿元。不过,电盈需要到2007年才可收回其出资额。

 

     同样,按相同的住宅部分建筑费用和平均售价比较,估计电盈所得的利润净额(18.4亿元),将远低于地产界于1999年建议将住宅部份分拆的模式,以这个模式计算的回报净额估计为80至90亿元。

 

     在某程度上住宅部分(现称贝沙湾)取得理想销售成绩,令数码港的管理机构付出的努力有点相形失色。

 

     事实上,在发展商出售贝沙湾成绩理想的同时,数码港管理层亦努力不懈地在世界各地推广数码港。

 

出租率稳步上扬

 

     数码港目前的出租率为42%,而首次来港发展业务的数码港租户比例,已经由2002年年底的15%,增至2004年年底的45%。

 

     一直以来,舆论都是以数码港写字楼的出租率,来判断这项计划成功与否,而不是以数码港租户的质素作为衡量准则。

 

     我们固然可选择减租及放宽出租条件,藉此提高数码港的出租率,但我们没有这样做。

 

     我们恪守既定原则,并只会把数码港租予从事资讯科技及多媒体内容创作的公司,已迁进数码港的33家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些公司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跨国企业如微软、赛贝斯;海外公司如SafeNet、SmartTrust及提供地理信息的ESRI;以及本地公司如CSL及制作「功夫」特别效果的先涛数码。

 

凝聚顶尖公司需时

 

     数码港是香港的重要资产,是推动落实「数码21」资讯科技策略多项目标的重要平台。

 

     自1999年以来,我们在迈向既定目标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把昔日钢线湾的1幅荒废偏僻土地,发展为1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社区,既为邻近地区增值,亦有助提升香港的生活质素。

 

     矽谷经过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才凝聚了英特尔、思科及苹果电脑这些顶尖公司。相比之下,数码港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数码港定可展示本身的价值。我们身为香港的一分子,为何不给数码港1个茁壮成长的机会?

 

(以上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1月27日就数码港在报章发表的文章。)

 


返回页顶
* *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评论: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