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即日新闻稿
* 新闻稿资料库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网上广播
*
*宣传短片
*
*政府资讯中心
*
*公共服务电子化
*


* *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
官员畅谈热门话题 
*
2005年2月3日
请勿把合作关系视作利益输送
财政司司长唐英年
唐英年

     政府贯彻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的方针从来没有改变:政府会继续以发展及推动经济为基调,确保1个公平竞争和方便营商的环境,让私营企业能发挥其创富动力,并且缔造1个充满平等机会的社会,让每个人都有发挥所长的机会,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政府亦会继续坚持我们一贯的经济理念,紧守「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原则、维持「大市场、小政府」、提供广阔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令自由市场的力量可充分发挥。

 

     行政长官刚发表的施政报告提出了多项务实的政策方针,努力贯彻「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缓解不同阶层的矛盾,建立和谐团结的社会。政府制订政策的时候,定必广泛听取市民大众的意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公平自由冠全球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诚如政务司司长上星期在立法会就「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时表示香港是1处具有高透明度和法治精神等特质的地方,多年来国际权威机构对香港的经济自由都有很高的评价。

 

     其中,美国传统基金会更是连续11年授予香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这个殊荣,确认了香港的多项优势,包括政府在经济方面干预很少,而对商业活动的规管是既简单亦一视同仁地实施。

 

     特区政府一直致力提高制订政策程序的透明度和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去年我们成立的「经济及就业委员会」就是1个好例子。

 

     有个别的议员批评「经济及就业委员会」的组织太大、成员太多,难以有效地讨论议题。但是,我想指出成立委员会的其中1项主要目的正是在许多经济及就业政策酝酿的初期,广纳多方面的意见 - 「经济及就业委员会」的36位非官方成员来自不同界别,包括工商界、学术界、劳工界代表,以及多位立法会议员。

 

     由于委员会汇集了各界代表,它讨论问题时都能切实地做到「以民为本」,以社会大众利益为依归。

 

勾地表制度具透明度

 

     1个公正的土地审批程序是另1个好例子,亦是多位议员表示关心的问题。政府一直以「促进者」的身份,为市场提供1个公平、具透明度及简易合适的规范,以协助私人发展和创意得以发挥。

 

     就土地政策而言,现时政府售卖土地是经勾地表制度提供的,过程极具透明度。

 

     在补地价方面,亦有1套既定程序和做法。就土地契约修订及换地交易,地政总署每月定期在署方网页公布所有新注册的契约,连同须缴付的补地价金额。

 

     就私人协约批地申请而言,有关申请必须为公共用途及获得有关政策局的政策支持,地政总署才会处理有关申请,我们亦要视乎情况考虑是否有先例可援和是否有需要呈交行政会议批准。社区的意见在规划的过程中会得到充分的考虑。

 

     此外,我们计划会在地政总署的网页,公布已签批的私人协约,及须缴付的地价金额。

 

     在城市规划方面,政府一向鼓励加强公众参与。法定图则由城规会按城市规划条例内的法定程序制定,有稳妥的机制让公众就图则及个别发展项目建议提出意见。

 

     于去年更通过《城市规划(修订)条例》,进一步把整个规划制度及程序完善化,包括提供更多机会让公众参与制订图则。

 

确保电力价格合理

 

     由于公用事业对民生的影响面广阔,所以它们的营运方式,一向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我想澄清1点:在能源供应方面,我们并没有提供专营权给任何公司。

 

     我们与两间电力公司签订了管制计划协议,亦与中华煤气签订了1份资料及谘询协议。但是,上述公司均没有供应本地电力或煤气的专营权或特许经销权。

 

     我们与两间电力公司所签订的管制计划协议,目的是确保电力公司以合理价格,为公众提供可靠、稳定及安全的电力供应。

 

     至于我们与中华煤气所签订的资料及谘询协议的目的,是使煤气公司的收费及价格调整机制更加透明。

 

     我相信大家都有留意到我们刚在1月底已开展有关电力《管制计划协议》届满后,香港电力市场应如何发展的第1期谘询。

 

     政府现时与两电签订的《管制计划协议》将于2008年届满。我们藉此机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目的是制定2008年后电力市场的发展大纲。

 

     是次谘询的其中1个重要目标正是确保市民可继续以合理的价格享有可靠、稳定和安全的电力供应;并且针对市民对现行机制的关注改善现时规管方式不足之处。

 

     我们对电力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持开放的态度,并欢迎市民、各界人士及议员,向我们提交意见。

 

     另1项与大众有关的专营权是巴士服务。政府现时向5间巴士公司发出6个专营权以提供专营巴士服务。

 

公开竞投引入竞争

 

     自1991年起,我们透过公开竞投的形式,批出专营权予新加入市场的营办商。在计划新的巴士路线时,政府会谘询公众人士对新路线的意见,并在适当情况下,从现有的专营巴士公司中公开遴选最适合的公司提供有关服务。

 

     政府一直有监管专营巴士公司的营运,确保他们提供妥善和有效率的服务。为加强监管措施和配合营运需要,政府在批出新专营权时都会检讨专营权条款。

 

     至于表现欠佳的巴士公司,政府更不会延续其专营权。例如我们曾于1998年以公开竞投的形式,引入新的专营权营办商,为港岛区的巴士服务引进竞争。

 

     刚才有多位议员提到数码港计划。我知道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已亲自出席了资讯科技及广播事务委员会的特别会议,就议员提出的疑问作详细的回应,局长更公开了20多份政府与盈科交换的书信和文件,让议员和公众可以对有关计划加深了解。

 

     我知道今早的会议长达两个多小时,局长和议员已就有关的议题作深入的讨论,我在此不再重覆。

 

开放态度处理西九计划

 

     多位议员都谈及西九龙文娱艺术区项目的发展模式。事实上,政务司司长已多次向议员,包括最近在1月6日的立法会会议中,详述单一发展模式的基本理念。

 

     我明白到现时的情况与原先讨论单一发展不同的是地产市道比当时蓬勃了很多。有人因此担心建议者会否藉单一发展谋取暴利,这是可以理解的。

 

     西九龙文娱艺术区现正公开谘询公众,而市民亦踊跃地参与各项谘询活动。直至1月31日已有超过86,000人次参观过入围建议的展览,而我们亦已收到超过1万3千张意见咭。

 

     另外,有不少市民参与研讨会,或透过邮递、电邮及传真等不同形式向我们表达意见。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已清楚表明,政府会持开放态度,听取所有意见,所有决定均会以民意及香港整体和长远的利益为依归。

 

     我期望议员和我们一样,在公众谘询期间持开放态度,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公众发表意见。

 

     因为公务员事务局局长在前1个议案辩论中已详细交待公务员退休后就业的政策,所以我在此不再重覆有关的回应。

 

监察机制行之有效

 

     除了在制订各项政策的程序上增加透明度,我们设有1套行之有效的监察机制。如果所谓「官商勾结」或「利益输送」涉及贪污,廉政公署必定会进行调查。

 

     廉政公署的运作独立于政府,它从调查、防范、教育3方面�手反贪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除廉政公署外,我们亦设有具法定权力的申诉专员公署及审计署,监察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共资源的运用。

 

     当然,立法会和传媒更是长久以来对政府作出严谨的监察。政府各个政策局及部门都经常向立法会有关事务委员会汇报各个范畴的工作。政府拨备资源的程序更是向来受到立法会严格监管,绝对不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

 

     就以政府每年的开支预算为例,必须经过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的详细审阅,拨款条例草案始获立法会通过。

 

     以04/05年度的预算案来说,议员在特别财务委员会提出的质询多达1,800条。经审批的开支预算若在年中有需要改动的话,政府须根据既定的程序,向财务委员会或已授权的单位申请。

 

     倘若开支未能符合「衡工量值」原则,审计署和立法会帐目委员会亦有机会要求有关部门解释及清楚交代有关开支。

 

     总括来说,政府会继续在政策制订和推行,以及资源运用等方面,致力提高透明度,在多种直接和间接的监察下,政府务必依法施政,以社会大众的福祉为主要的考虑,不会偏袒或倾向任何一方的利益。

 

     刘慧卿议员的原动议案涉及谘询及法定组织的委任机制。事实上,这两项「6个委员会」和「6年任期」的主导原则确立已久,目的是确保非官方成员所担任的职务,不会超出他们实际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有关成员才会获委加入超过6个委员会,或在6年期限届满后再获委任。

 

选举法确保选举公平公正

 

     刘慧卿议员的原动议要求落实在2007年及2008年以普选产生行政长官及全体立法会议员。特区政府对此并不认同。香港设有1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选举法例,确保整个选举过程能公平、公开及公正地进行。

 

     我们亦有持平及有力的执法和监察机关,包括廉政公署及选举管理委员会,确保选举廉洁公平。我们深信未来的选举制度亦会得到同样充分的保障。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姬鹏飞在1990年3月28日第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上提交《基本法》草案及有关文件时,说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要符合「一国两制」的原则,要从香港的法律地位和实际情况出发,以保障香港的稳定繁荣为目的。

 

     为此,必须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既保持原政治体制中行之有效的部分,又要循序渐进地逐步发展适合香港情况的民主制度。"

 

     回归后的选举委员会由不同界别人士组成,而立法会亦保留了功能界别的议席,目的就是要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藉此体现均衡参与的原则。

 

     环顾世界其他地方,均衡参与是发展成熟的民主社会的其中1项基本原则,只是不同的社会会以不同的方式达至这目标。例如,有的是通过两院制模式中的上议院或参议院,有的是通过能代表不同阶层和不同界别的政党等方式来实现均衡参与。

 

     由政务司司长率领的政制发展专责小组,正就2007年行政长官及2008年立法会产生办法进行广泛及公开的谘询。专责小组希望可在本年年中左右,社会可就两个产生办法的修改,凝聚共识。届时,专责小组将提出主流方案,供社会大众讨论。

 

     政制发展专责小组将严格按照《基本法》的规定,与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4月26日的《决定》,处理有关议题。就此,专责小组已于第4号报告中表明,不会进一步处理任何不符合《基本法》规定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建议。

 

     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权,来自《中国宪法》,而有关的权力亦已在《基本法》第158条(注)彰显出来。而人大常委会已于2004年4月26日就有关政制发展议题作出《决定》。

 

     当天,人大常委副主任乔晓阳先生来港解释该决定的时候,说明这个决定是1个审慎而负责任的政治决定,是考虑了香港社会各界的意见,经过再三权衡利弊而作出的。乔先先亦解释了为什�香港不适合在07/08年实行两个普选。

 

理性讨论政制发展

 

     因此,特区政府有责任遵从并切实执行人大的《决定》。人大常委释法以后,我们能够对附件1第7条、附件2第3项有更清晰的理解,便可集思广益,研究如何修改两个选举办法,按照《基本法》循序渐进地逐步发展适合香港情况的民主制度。根据《基本法》45及68条,特区行政长官及立法会选举将会最终达致全面普选。

 

     我衷心希望社会各阶层在《决定》的框架内,积极参与理性的讨论,凝聚1个民主、进取、和具前瞻性的政制发展方案。

 

     作为1个负责任的领导者,在整个政制发展的讨论过程中,特区政府会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

 

     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的态度,对不同意见,互相包容,才能够找出1个有利营造共识的方案,为建设1个团结和谐的社会而努力,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能够在1个民主开放、和谐团结、热爱祖国、包容共济、多元化及充满活力的社会中成长。

 

商业是香港经济命脉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之一,它的高透明度和尊重法治精神等特质,均有助防止官商勾结的情况出现。

 

     商业活动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命脉,它所带来的财富为社会繁荣和稳定发展注入必需的动力,这是毋庸置疑的。商界亦经常透过不同的捐助及举办慈善活动,帮助社会中有需要的人。

 

     香港的私营界别创造了全港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因此,政府必须在合乎法律、符合广大市民利益的大前提下,积极创造和维持1个方便营商、有利公平竞争的环境。

 

     这绝对符合本港的长远利益,我相信没有人会认为这做法等同「官商勾结」和「利益输送」。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为了吸引投资者,都会给予各式各样的优惠如长期的免税期,但香港却没有。我们的优势只在于简单及低税制,崇尚法冶,以及高透明度的政府。

 

     商界认为香港具吸引力,正是因为这处没有官商勾结,政府不会厚此薄彼,确保大家有1个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猜疑有碍香港发展

 

     如果社会充满猜疑,将正常的合作伙伴关系看成是利益输送或勾结,令政府和商界都承受巨大压力,以致连对社会整体利益有好处的合作也不敢进行,这对香港并非是1件好事。

 

     我们要共同建设经济,我们亦需要投资者投资他们认为有利可图的项目,从而可以振兴经济,制造更多就业机会。但如果投资者给人抹黑成为「过街老鼠」的话,资金可以外流,因有很多其他国家或经济体系亦在努力吸引他们。请问这样是否「以民为本」呢?

 

     政府理应高度重视,加强透明度,消除社会的疑虑。但是,若单单捕风捉影,随意指责「官商勾结」,以此来制造反政府的议题,必然会令社会气氛恶化,影响营商环境,直接损害经济,最终连累市民大众。

 

(以上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于2月2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反对官商勾结及利益输送」议案的致辞摘要)

 


返回页顶
* *
二零零五年施政报告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评论: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