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宣传短片
*
*香港政府一站通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RSS
*
*
  2010年3月5日

科学

*
科学馆介绍转基因鱼检测法
*

     香港科学馆科讯廊今天(3月5日)推出最新「科研焦点」展览 ---「转基因鱼快速检测雌激素类污染」,介绍由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培育出的转基因耐盐鲭鱂鱼;展期至7月11日。

 

     转基因耐盐鲭鱂鱼能发出不同强度的绿色荧光来反映雌激素活性水平。城市大学成功把鲭鱂鱼卵壳蛋白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结合,构建了对雌激素高度敏感并能产生荧法1法1光蛋白的人造基因,更成功把这个基因转入到鲭鱂鱼的基因组中。

 

     当转基因鲭鱂鱼遇到雌激素或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素时,便在鱼的肝脏中表达并合成绿色荧光蛋白。

 

     内分泌干扰素包括天然荷尔蒙、人造荷尔蒙和人造化学品,包括数千种新的和现有可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品,它们被应用于工业、农业和日用品中,如部分食品饮品容器、罐头食品内衬、保鲜纸、胶樽、塑胶餐具、食物添加剂、清洁剂、化妆品及药物。

 

     内分泌干扰素主要经饮食、呼吸和皮肤接触进入体内,可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如发育畸形、生殖器官组织异常以致癌变、性早熟、肥胖、精子质量差、不育和男女比例失衡等社会问题。

 

     快速检测可被应用于检测珠江水体中和香港海域水体中的雌激素水平,转基因鱼的概念也可被发展应用于构建其他转基因生物来检测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如雄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素、重金属和毒素。


返回页顶
* 香港地质公园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新闻: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 私隐政策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