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香港回归以来,经历多次经济危机,包括1997、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2003年因沙士而造成的经济衰退。遇到险阻困难,难免有人会担心嗟叹,但凭�适时有效的政策,加上港人的集体智慧和努力,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再创高�。
去年的预算案形容,香港人对生活的信念,是「勇于面对,敢于希望」,勇于面对眼前的现实和挑战,敢于希望未来的理想。只要努力工作,最终总有回报,纵使面对困难,始终会克服险阻。
正是基于这份信念,相信我们可以面对困难,也因为这份信心,我们可以张手拥抱明天。这次金融风暴风高浪急,造成的破坏不可轻视。有人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而感到担忧;有人因投资失利而感到焦虑;有人因失业减薪而感到彷徨。
我理解市民的不安,也感受市民的困扰,我们将一如既往,与大家一起度过难关;将坚守岗位,掌握金融风暴的来势和影响;更会审时度势,推出有效措施,与大家一起面对这场风暴。
香港精神迎难而上
我们要敢于面对这场金融风暴,也要相信我们最终能成功抗御这场危机。因为饱经风浪的香港人,即使面对惊涛骇浪,也迎难而上。
沙士期间,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展示可敬的专业精神。在危机四伏的火场,消防人员以舍己救人的精神,完成他们的使命。正是这种香港精神,给予我无比的信心,我们最终会克服这场金融危机。
我们可以克服这场金融风暴,因为我们有解决困难、乘风破浪的历史,也因为有勇于面对逆境,且能在风浪过后不断壮大的香港精神。
在这份预算案,我们创造约62,000个工作及实习机会,同时投放大量资源,发挥社会力量,携手建设关怀社会;也推出连串措施,落实经济持续发展的策略,保持经济活力。
互相信任克服挑战
我们怀抱信心,创造就业的效果就更显著,我们展现关怀,合力共建的未来,就会更美好。当前的金融风暴,无疑为我们带来严峻的挑战,在个人、家庭、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层面,不无考验。
要克服当前的挑战,政府的政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政府创造的就业,也不可以完全取代私人企业提供的职位;为弱势社群提供的有效援助,也不能欠缺社会的合作,而经济发展的道路,更是需要与社会各界一起开拓发展。
所以,克服金融风暴的挑战,政府固然责无旁贷,但同时也需要大家衷诚合作。只有来自社会的合作,经济进步才是坚实而持久,只有大家携手关怀,社会才会融洽常新。
我相信,整合社会的力量,应该来自大家的互相信任,也应该来自对未来的冀盼。只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就可以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对明天充满冀盼,携手关顾就可以成为事实。
1位德国神学家曾经说过,道德社会的最终考验,端视我们给予下一代怎样的社会。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生活在「紧怀信念,勇于面对」、「敢于希望,拥抱明天」的社会。
(以上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2月25日发表《2009 - 10年度财政预算案》结语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