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即日新闻稿
* 新闻稿资料库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网上广播
*
*宣传短片
*
*政府资讯中心
*
*公共服务电子化
*


* *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RSS
官员畅谈热门话题 
*
2006年10月13日

和谐社会  支持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
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

     出任教统局局长至今,已有4个年头。回想这4年间香港教育的发展,再细看放在我案头最显眼处的《2006 - 07年施政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项目,虽未敢言「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委实感受很深。

 

     一方面,我看到我们付出的努力渐见成果;另一方面,各界的诉求和期望,经过热烈讨论后,终于成为共识,并能付诸实行。我很高兴我们可以下定决心,为提升教育质素作出重大的投资,这正是一直以来,我�力优先处理的工作。

 

     近日城中最热门的教育话题,当然是幼儿教育;其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当中涉及的问题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故当2000年订立的幼儿教育政策目标在2005年全面落实之时,我们便立即主动全面检讨有关政策。

 

     在检讨的过程中,听到最大的声音是增加资源:家长希望减轻幼稚园学费的财政负担;教师希望不断提升资历,教好学生;业界希望增加资助,减轻经营困难 --- 核心离不开「资源」二字。

 

厘订政策  顺应民意

 

     作为政策的厘订者,民意当然要顺应,但我常铭记于心而又挂在口边的「三个一切」却又提醒我,教育为的是什么 ---「一切为学生、为学生一切、为一切学生」。我们要推出的是个四赢方案!

 

     提升幼儿教育的政策公布了,目的是为所有适龄学童提供优质而又在家长负担能力之内的幼儿教育。通过「学券」形式的直接资助,为家长减负的目标指日可待。

 

     我们估计,未来逾80%的幼稚园合资格参与计划,整体幼儿教育质素会得到提升;而全港90%的3 - 6岁学童也可获学费资助,惠及多个阶层的家庭。

 

     所有本地非牟利幼稚园,如学费水平不超过上限,即半日班级的学费不超越每年24,000元,或全日制班级的学费不超越每年48,000元,都符合资格向政府兑现学券。

 

     目前,在全港逾千间幼稚园当中,大部分都是非牟利学校,只要符合学费上限的要求,都可以兑现「学券」。政府运用资源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不会以公帑资助牟利的私人机构,因此,我们不拟给予私立独立幼稚园同样资助。

 

     我相信,大部分市民都会认同政府这善用公帑的方针。然而,这类幼稚园完全有自由转以非牟利方式营办,教统局必定全力协助。

 

三个途径  提高质素

 

     那么,质素又怎样提高呢?途径有三:一是协助提升校长和教师的资历和专业发展;二是透过增加学校的透明度以加强质素保证;三是推行配套措施,包括发放一笔过的学校发展津贴,让幼稚园提升装备,改善教学环境,以及加强家长教育及校本支援服务等。

 

     增加学校的透明度和让家长自由选择,是推动幼稚园持续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动力。幼稚园要能吸引家长,当然是凭优良的师资和切合儿童需要的课程。

 

     幼儿教育的质素得以提升,万流归宗,最终受惠的正是学生,也即是香港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拔尖教育又如何呢?现代世界评鉴1个社会的竞争力,往往是以该社会的人才素质为指标,特别是顶尖创新人才的质量,他们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为了维持香港在全球一体化环境中的竞争优势,我们有必要加强拔尖教育,而目标就是要把资优学生的潜能,转化为追求卓越的动力。

 

     今年的《施政报告》提出筹办1所资优教育学院的愿景,不过,这不是颗万应灵丹,大家不要把这计划看成资优教育的全部。发展资优教育不是单一的机构所能独立承担的,它需要的是个网络广而又可持续发展的支援体系。

 

扩阔层面  更多元化

 

     因为现今教育界普遍认同以多元智能的理念作界定资优生的特性,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扩阔资优教育的涵盖面,总结过往在数学、科学及科技发展资优教育的经验,把资优教育的范畴变得更为多元化,例如包括领导才能、创意、电影、天文等。此外,支援的层面和机会也要相应增加。

 

     资优教育学院的使命,就是要更有系统和策略地结合各界力量,以发展强大的支援体系,服务资优的学生。

 

     香港特区政府今天对幼儿及资优教育的承担,如果放在历史的纬度上看,肯定是个令人振奋的突破;也只有在今天,当香港上下数百万人并肩走过经济低迷时期,联手对抗「沙士」等疫潮来袭之后,才更能体会这务实进取的突破,对社会建设是何等重要。

 

     教育是社会繁荣进步的原动力,它的均衡发展能促进人际间的互助与共融,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整体和谐,又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教育和社会相辅相成,彼此完善。我常想,如果教育界能够齐心协力,和衷共济,教育与社会定能同步向前,这才真正是香港市民之福。

 

(以上是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10月13日就对幼儿与资优教育的承担在报章发表的文章)
 


返回页顶
* *
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援计划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评论:
更多..
*
* 2006 - 07年施政报告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