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禽流感不单是政府的责任,市民的警觉及准备工作也不可少。保持身体健康、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保持环境清洁,以及勤洗手,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特区政府用在防御禽流感的支出已超过45亿元,支出涵盖的范围广范,包括防治传染病设施、购买个人防感染装备、科研、培训等等,务求我们可以全方位地为应付禽流感或其他传染病爆发作好准备。
政府在2003年「沙士」以后,已陆续投放多些资源在这方面,所以我们比起其他国家现在才成立基金,实在是早推行了两年。
我们继续强化在防治传染病的措施,以维持良好的应急准备状态,并已准备足够拨备,应付一旦禽流感风险增加的情况,包括加强港口�生措施的费用。
政府就防御禽流感方面的资源已作出不少的投放及承担,而所包涵的项目也十分全面,现阶段已为必须采取的预防措施拨备,未有需要另外成立基金,但我们会继续密切监察疫情的发展,在有需要时会向立法会申请额外资源。
首个屠宰场07年运作
至于在西区副食品批发市场的部分楼面设立首个区域家禽屠宰场的计划,我们下月先行邀请私人机构递交竞投意向表达书,并会就发展计划谘询立法会、中西区区议会及相关团体和人士。
我们计划明年初,邀请私人机构就有关发展项目提交建议书,预期招标工作可于明年内完成,而屠宰场可望最快于2007年下半年投入运作。
我们会对屠宰场作出适当规管,以确保其运作不会对周遭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以及其出产的鲜宰鸡均符合食物�生标准。
在规管本地农场方面,我们已采取更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农场工人避免进出家禽市场、进入农场的车辆必须经过消毒、限制农场之间鸡只和物资的移动、必须使用已清洁消毒的运输胶笼、不可将鸡只直接销售到零售点等。
由于禽流感可能会经由野生雀鸟及候鸟传播,我们也规定家禽农场必须安装防雀鸟设施。所有已注苗鸡只在出市前须经检查及抽样测试,确定已注苗鸡只抗体达到指定水平。
分隔水禽防交叉感染
由于水禽(鸭鹅)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携带者,香港所有供食用水禽都必须中央屠宰,并禁止在零售点出售活水禽;并规定水禽内脏必须分开处理及独立包装,以防止交叉感染。
为防止不同类型禽流感病毒混合后变种为致命病毒,政府已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推行分隔政策。从农场至零售店等各层面,都必须将活鹌鹑与活鸡分隔,而且禁止在活鸡零售点出售活鹌鹑。
为了尽量减少可能存于批发市场及零售点的病毒量,在家禽批发及零售层面已经推行休市清洁日。
一直以来,香港的鸡只还是安全,最大因素是疫苗。如果这些疫苗在其他地方证实失效,我们不排除会实施更严厉措施,禁止鸡只进入或繁殖。
由于野鸟可能传播病毒,我们已就禽流感实施全面监察计划,以进行野鸟的观察。自2004年上旬亚洲区内持续爆发禽流感,政府也实施了以下的临时监测措施:
•加强监察野生雀鸟和休憩公园的雀鸟,搜集更多野生雀鸟粪便样本以供化验所测试,以及加强巡查宠物鸟商店;
•加强化验室监察工作,增加为鸡只进行拭子测试的次数;
•派员前往各本地农场收集死鸡及在不同地方收集死的雀鸟,以作进一步化验。
逾60农场已申请结业
我们在2004及2005年制订了特惠方案,以鼓励活家禽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和运输商选择退还牌照或租约,并永久结束营业。到本月底止,已有61个农场及274个零售商申请结业,本地家禽饲养数量因而减少约53万只。
关于私人养殖活家禽方面,政府正考虑修改《公众�生(动物及禽鸟)(禽畜饲养的发牌)规例》及《废物处置条例》,全面强制禁止私人养殖活家禽。
渔护署11月3日起,为后院散养以供自用的家禽饲养人士提供鸡只免费禽流感疫苗注射,至11月26日,已为超过110个后院农场鸡只完成疫苗注射,共超过1,200鸡只接受免疫注射。
为减少鸡只在市场囤积,令禽流感风险增加,政府为进口活鸡设立上限。过去1年,入口鸡只占市场约45%,基本上与本地鸡平分活禽市场。
食环署会加强与出口地区当局的联系,确保受感染的地区不会输出禽肉到香港;该署也会联同香港海关,打击非法输入家禽的活动。
境内疫情受全面监测
在传染病方面,我们致力监察疫情发展。�生防护中心设立了灵敏的流感监测网络,用以监察本地和全球的流感情况。去年12月,我们把甲型流感(H7和H9)纳入《检疫及防疫条例》附表1的传染病名单,把它们列为香港法定须呈报的疾病。
�生防护中心已向本港所有注册医生发出呈报准则,并提供化验支援,以便作出确诊╱排除性诊断。对于有发烧病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监测系统的范围,已扩展至安老院舍和幼儿中心。为方便呈报,今年3月1日起已启动网上呈报系统。
该中心的监测及流行病学处在接报后会调查有关个案、追查曾与患者接触的人士、进行�生教育、对曾接触患者的人士进行健康监测,以及实施其他公共�生措施。该处也会对曾接触患者的人士采取检疫措施,并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性治疗。
�生防护中心也透过与医管局、私家医院及普通科医生合作,进行定点监测及化验所疾病监测、调查流感类病症爆发,以及检视医院的住院资料,从而密切监察本地流感情况。流感监测结果每周均会上载�生防护中心的网页,供市民浏览。
监测系统须有强大的资讯系统提供支援,方能有效发挥作用。�生署正实施传染病资讯系统,以加强及整合不同的电脑疾病监测系统的功能及分析能力。
续紧密监察外地疫情
�生署一直紧密监察本地及外地的疫情发展。例如,有关印尼及泰国等区内国家爆发传染病的问题,�生署为此与世界�生组织、总领事馆及相关的�生当局保持密切联络。
香港的公共�生专家已分别访问曾爆发禽流感疫情的泰国及越南,了解当地的情况。当局每天都会汇编与爆发传染病有关的官方和非官方信息。
在过去1年,特别在这几个月,我们和中央,特别是�生部的联系,与他们达成协议后,沟通相当频密和准确。当然,我们不会代替�生部公布消息,但我们有告诉他们,香港人十分关注这个问题,他们也尽快公布消息。
我们希望和内地可以联手抗疫,遇有任何奇难杂症,我们的专家很多时也获邀请参与研究,我在这方面有相当大的信心;反而对某些东南亚国家,我们的合作没有那么强,一定要增加合作。
我们认为一定要定期举行应变措施演练,以加强各政府部门的紧急应变能力。在过去数星期已进行一、两次的演习,并准备明年初进行更大型和复杂的演习,希望到时能邀请一些社区和医院参与演习,让市民了解,假如不幸发生人传人的禽流感,我们如何应变。
公私营机构分工合作
医管局现正与私营医疗组织,商讨公私营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应如何�手做好应付禽流感的预备工作,以及一旦在本港出现爆发时,如何合作处理大量病者。当中已落实的具体措施包括:
•公私营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就抗病毒药物的应用,采纳划一的指引;
•医管局已向所有私家医院及医生发出指引,清楚解释将已证实或怀疑感染禽流感病人转介往公立医院的机制及须遵守的事项;
•加强公私营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确保有关禽流感病人的资讯流通;
•招募私家医生在流感大爆发期间担任义务工作,除医生外,也有其他医护人员,可以提供其他帮助。
我们也准备一旦爆发禽流感,将部份公立医院内的非流感病人交由私营医疗机构治理的可行性及相关安排,以便公立医院可集中力量应付疫情。我们希望可以尽快就这些事项达成共识。
邀中医药界参与防治
�生防护中心不时通过信函向中医师提供有关流感的最新情况和预防措施,并介绍其传染病监察系统及获得流感最新资料的途径。
�生署今年3月制订「中医药预防流感常用方法」文件作公众教育之用,并举行「中医药界防治流感之大学及医院管理局代表研讨会」,就草拟「中医药预防及治疗时行感冒常用方法」参考文件提供意见。该文件在5月份发全港中医师。
�生署在4月举行了「中医药界防治流感研讨会」,在与会专家的合作下,编写了「饮食调养防感冒」公众教育小册子,介绍5个饮食方给市民参考,并在11月7日举行的新闻简报会推出小册子。
为向中医师提供关于教育就诊人士及转介病人的参考,�生署于11月中致函全港中医师,发出「流感大流行中医诊所感染控制措施重点」参考文件。
环境�生须持续改善
在提升医疗系统的准备以外,我们也重视保持环境清洁,持续改善环境�生设施和服务。
食物环境�生署会继续提供优质的环境�生设施和服务,并采取「绝不容忍」的执法态度,严格执行定额罚款制度。在今年首10个月,便发出了超过18,000张1,500元的定额罚款通知书。
「全城社区清洁日」活动11月20日举行,主题是「重�生•抗流感」,在未来3个月共推行超过230项多元化的社区清洁�生活动,包括健康讲座、巡回展览、巴士巡游宣传、清洁长者家居、清洁标语及海报比赛等,预计超过80,000人次参与。
我相信通过市民的防疫意识逐渐提高,以及政府推动的政策及各项强化措施,香港将能够成功防范禽流感,保障市民的健康。
(以上为�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周一岳11月30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防范禽流感」动议辩论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