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信,「大市场、小政府」的管治原则是香港赖以成功和蓬勃发展的基石,因为这政策能有效地分配和运用资源、刺激创意、激发经济活力,并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只是在市场未能完全有效运作,或为保障公众安全等情况下才积极参与。
在市场主导的大前提下,政府致力为各行各业创造更佳的营商环境,增强外商来港投资的信心。
为达此目标,我们长久以来坚守法治,保持高效率和行政主导的政府,维持廉洁能干的公务员队伍,不断提升整体劳动人口质素,促进自由企业和自由贸易,我们更加确保资讯自由流通,维持稳健的财政制度和健全的金融机制,奉行审慎的公共财政政策,以及实施简单和清晰的低税率税制。
四百方便营商措施落实
而在行业的层面,政府自1996年已推行方便营商计划,目的是要确保香港能提供有利营商的环境及维持香港作为最佳营商地方的地位。
这计划主要的工作便是要取缔不必要或过时的规管、精简及加快政府发牌及其他对营商有影响的程序。至今已在这计划下进行了约110项方便营商的研究及检讨,并落实了超过400项改善措施。
为了能更深化这方面的工作,政府在本年1月成立了经济及就业委员会,在这委员会之下又成立了方便营商小组。
多项改革提高效率管理
小组会优先就建造业、物业发展业、娱乐业、以及零售业进行方便营商研究。研究会从用家的角度去了解规管对业界的影响,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措施精简运作架构和程序,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缔造更佳的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是要不断提高公营部门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服务质素。政府在这方面积极推行多项改革计划,其中包括:
.精简架构;
.推广私营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和
.革新提供服务的模式。
连串改组精简组织架构
在精简架构方面,在主要官员问责制实施后,各局长检讨了决策局和部门的组织架构,并且落实了一连串的改组计划,从而更好地运用资源,提供更佳服务。这些改组包括:
.教育统筹局与教育署的合并;
.前房屋局与房屋署的合并;
.政府车辆管理处、政府物料供应处及政府印务局合并成为政府物流服务署等等。
在推广私营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政府亦已有多年经验,这包括服务外判计划、以「建造、营运及移交」(即BOT)和「设计、建造及营运」(即DBO)的模式落实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等等。
外判合约倍增至650亿
近年,政府更积极推广私营机构参与提供公共服务计划(即PPP),目的是希望充分利用私营机构的灵活性及动力,为公营部门注入新意念和发展新的服务模式,藉以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务。
外判服务的合约价值由2000年的320亿元,倍增至2002年的650亿元。而现正考虑中的公营部门与私营机构合作计划,包括提供康乐文化设施,海上垃圾收集服务,及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发展计划等。
在革新提供服务模式方面,我们积极研究以共用服务中心模式,提供一站式的支援服务,以期更有效地运用有限的资源,来提升效率及服务质素。
公务员编制至今已减14%
综合电话查询中心是1个成功例子,目前该中心就12个部门的服务,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查询服务。
在改革公营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会严格控制公务员编制。行政长官在2003年的《施政报告》中已订立清晰目标,就是在2006 - 07年度或之前将公务员编制削减至160,000个职位。
我们透过自然流失和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出两轮自愿退休计划、暂停招聘公务员、重整架构及工作流程等,将公务员编制由2000年年初高峰时的198,000个职位减至目前的170,000个职位,减幅达14%。事实上,在本年5月底,公务员编制也已跌破170,000。
循序渐进改革公务体制
特区政府对市民大众的服务水平,是不会因缩减公务员编制而下降,相反,我们必须确保公务员能与时并进及精益求精。
因此,我们会循序渐进推行公务员体制改革,透过检讨公务员的聘任安排、薪酬及福利政策、培训制度及表现管理机制,确保公务员队伍能配合香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转变,切合市民的期望。
我十分明白陈婉娴议员对公务员职业保障的关注。特区政府在制定公务员政策时,必定以保留及发挥公务员体制的优点,包括常任、专业、政治中立及廉洁为目标,并会恪守合情、合理和合法的原则,与及充份谘询公务员的意见。
改革节省开支消灭财赤
公务员的权益,也受到《基本法》、政府政策和聘用合法的保障。我们深信1支高质素和稳定的公务员队伍,是协助政府推行「大市场、小政府」政策的1股重要力量。
以上种种的措施,不单改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素,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而且还有助我们节省开支,善用资源,消灭财赤。
过去数年,由于经济转型,加上泡沫经济爆破,为香港带来严重的通缩压力,政府亦面对庞大的赤字。
财政储备低于3,000亿
本港自1998 - 99年度开始连续6年出现经营赤字。财政储备已经由1998年3月底的4,575亿元,相等于28个月的政府开支,下降至2004年3月底的2,753亿元,相等于14个月的政府开支。
即使我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审慎乐观,仍然必须处理我们现时严重的财赤问题,合理运用公共开支,量入为出、力求收支平衡。
我们有决心,达致在2008 - 09年度恢复经营帐目收支平衡和综合帐目收支平衡的目的。为此,我已经在2004 - 05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订下指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务求在2008 - 09年度把政府经营开支减至2,000亿元。
冀以更少资源提供服务
在「大市场、小政府」的原则下,我已承诺将公共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20%或以下。
由于各政府部门不断努力提升效率,节省开支,精简架构,加上收入比预期好,2003 - 04年度的暂定赤字为401亿元,远比我们在10月份预测的780亿元为低。
了达到「节流」的目标,各政策局局长已经在确保必要的服务不会受影响下,相继提出多项检讨项目,他们务求以更少的资源提供更多服务,正如我刚才提到各个部门的改革措施,包括重整服务优次、精简架构、减省不必要工序等。
坚持投资教育扶助弱势
这些管理措施不但为政府节省开支,亦使公共资源得以更有效运用。政府会继续推行各项节约措施。
就陈婉娴议员提出的修正案,我想强调,纵然我们面对庞大的财赤,政府对投资教育及对弱势社群的承担并没有动摇。
我们预计,2004 - 05年度政府的整体开支总额为2,587亿元,其中教育、社会福利、�生及保安占整体开支约6成。
就开支分配订优先次序
至于开支细项方面,教育占23%、社会福利及卫生共占26.4%、保安占10.5%。我们在制订未来的开支分配时,会继续考虑社会需求的优先次序,确保资源得到最有效运用,并提供机会让私营机构出一分力。
教育在今年的实质增长将会是2.4%,社福在2004 - 05年度同样有实质增长。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贯彻特区政府对市民的承担,而并非有些人似是而非的批评。
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并已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促进就业,配合经济转型。
改善营商促进经济发展
其中,短期措施包括延续公营机构的万多个临时职位,以及推出多项为不同年龄组别人士而设的就业及培训和再培训计划,提升本地劳动人口的就业能力及竞争力。
在中长期方面,正如我刚才所说,政府会从根本�手,改善营商环境以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及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的投资推广署和贸易发展局正向这些目标迈进。投资推广署的工作目标是包括在外国吸引外资来港,他们的成绩相当不错。
为各行业创造有利条件
至于刚才黄宜弘议员所提到的贸易发展局,贸易发展局的工作目标是拓展新市场和新服务行业,所以他们在展览会、开拓市场和就CEPA怎样发挥更多优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在各方面是不会与民争利的,所以在这方面如果有所误会的话,我相信我们会再进一步和可能有误会的议员解说。
主席女士,在「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大原则下,政府会不断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各行各业持续发展,从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使整个社会能够一同受惠。
在这1届立法会快将完结的时刻,我衷心希望社会各阶层能团结一致,共同为香港的未来而努力。我们更加应该发挥香港独特的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抓紧机遇,利用CEPA、「9+2」、「一国两制」的平台,发挥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
(财政司司长唐英年7月10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吴亮星提出的「大市场、小政府」议案作上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