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男性数目与每千名女性的比率,由1981年的1,087,降至2005年的921。政府统计处表示,这是由于大量中国大陆女性持单程通行证来港,以及为数不少的女性外籍家庭佣工来港工作。
过去10年,女性劳动人口的增长较男性显著。在1986 - 2005年期间,女性劳动人口增加了63.1%,男性劳动人口只增加15.4%。
统计处编制的《香港的女性及男性 --- 主要统计数字(2006年版)》今天出版,展示按性别划分的统计数字和指标,以描述女性和男性在主要经济和社会范畴中的情况。
报告指出,过去20多年,男性数目与每千名女性的比率持续下降。自1996年起,20 - 39岁的女性人口较男性为多;自2001年起,40 - 44岁的女性人口也较男性为多。
男女均倾向迟婚
在1986 - 2005年期间,已婚女性及男性数目及比例均有增加。在1986年,15岁及以上已婚女性的数目约1,120,100人(占55.6%),男性约1,209,600人(占56.8%)。
在2005年,15岁及以上已婚女性的数目升至1,759,700人(占56.7%),而男性则是1,716,600人(占61.7%)。
随�接受教育的时间增长,以及较迟才踏进社会工作,女性及男性均有迟婚的趋势。
女性的初婚年龄中位数由1981年的23.9岁,升至2005年时的28岁。男性的初婚年龄中位数,则由1981年时的27岁,升至2005年的31.2岁。
生育率止跌回升
在1981 - 2003年期间,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大幅下降,特别是较年轻年龄组别中的女性。与2003年相比,除15 - 19岁及20 - 24岁的组别外,2004及2005年差不多所有年龄组别年龄的生育率均见回升。
女学生占所有大专院校的学生比例,由1986 - 87年度的32.9%,增至2005 - 06年度的54.7%。
在副学位课程及研究院研究课程中,女生占的百分比,分别由1986 - 87年的30.3%及20%,增至2005 - 06年的65%及42.3%。
女性失业期较短
报告指出,女性劳动人口的增长较男性显著;从1986 - 2005年,女性劳动人口增加了63.1%,男性劳动人口只增加15.4%。
女性劳动人口的部分增幅,来自女性外籍家庭佣工人数的增加;而女性的教育程度提高、迟婚及独身情况增加,也使女性劳动人口参与率上升。
至于失业率,女性的整体失业率也较男性低。在2005年,女性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分别是71,200人和4.4%,男性的失业人数和比率分别是129,500人和6.5%。
女性失业人士的失业期间中位数为79天,较男性失业人士的相应中位数85天为短。
报告以中英文对照版印行,每本售价65元。市民可在「香港统计数据书店」购买印刷版,也可从该网站免费下载。在香港统计数据书店网站或政府书店网站购买印刷版,可获85折优惠。
返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