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办长洲抢包山活动,最令人关注的,当然是包山的设计及相关的安全措施。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表示,包山设计揉合了传统特色及现代建筑技术,可承受攀爬者的重量及力度,并可抵御强风、雷电等的冲击。
加上完备的安全器材,以及为比赛度身订造的训练课程,攀爬者可放心一尝包山的滋味。
|
安全可靠:包山设计揉合了传统及现代建筑技术,可承受攀爬者的重量及力度,并可抵御强风、雷电等的冲击。 | |
建筑署建石屎地基
康文署结构工程师(康乐)黄希棣表示,供比赛用的包山高14.42米;内部以钢架作为基础结构,外层围上竹竿作为装饰,以保留包山的传统外型。
包山的石屎地基部分,由建筑署负责设计及兴建;钢架部分由康文署透过招标,聘请承建商负责建造;钢架的设计及结构,更获在屋宇署注册的结构工程师证明符合标准。
在招标及审核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康文署曾谘询屋宇署及香港工程师学会等团体的意见。当钢架及竹棚部分建成后,有关的专业人士也曾到场视察,并对包山的结构安全感到满意。
钢架结构符合标准
黄希棣表示,虽然抢包山比赛进行时,只有12名参赛者同时在包山上攀爬;但新包山的钢架,足以承受16个人同时攀爬,并符合以下标准:
•香港建筑物(建造)规例;
•香港风力效应守则1983;
•有关钢铁建筑物建设的英国标准5950。
黄希棣说,新包山加入了避雷设计,确保攀爬者不会受雷电袭击。
曾于4月20日到现场试爬新包山的香港攀山总会评审总监陈平余表示,新包山结构稳固,完全没有安全问题。
训练课程度身订造
由于参赛者对攀爬包山的知识,对活动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攀山总会特别为参赛者提供度身订造的训练课程。
陈平余表示,训练重点包括:比赛方式及规则、安全器材的操作,以及攀爬技巧及起步方法。
陈平余说:「由于一般参赛者没有攀山的经验,训练可让他们模拟从包山跌下的情况,让他们明白安全器材如何保护他们,增加他们对有关设施的信心。」
由攀山总会提供的安全器材有攀山绳、防堕器及安全带。若参赛者从包山掉下,防堕器便即时「锁死」,令参赛者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
该会在比赛期间,派出4名拯救员,若有意外发生,可即时爬上包山上进行拯救工作。
陈平余认为,抢包山比赛经过改良后,更适合市民大众参加;参赛者只要有足够体力,并懂得如何操作安全器材,应该可以应付。
返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