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并非能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有利于在制度内处理经济、社会、民生事务,调和矛盾,谋求最大共识;在保障少数人合理权益的同时,把社会上大部分人的意志转化为施政的基础。
因此,追求民主,追求普选,是香港绝大部分市民的共同愿望,而推进民主也是特区政府明确的施政方针。
回归以来,特区政府为政改做了大量研究、谘询和提交法案的工作;并抱�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脚踏实地去推行政改工作。
我们很清楚,政改触及最根本的社会利益分配,既复杂又敏感,在香港如此多元自由的社会,政治光谱非常广阔,更需要高度包容和耐性,尽可能缩窄社会上的分歧,寻求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折衷点。
政改路途不平凡
回顾过去半年多,围绕�2012年政改方案,香港社会共同走过不平凡的路。我们经历了立法会部分议员通过辞职再补选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主张和诉求。
由此触发了社会对这种手段的讨论和反思,引伸出应否在这类补选中投票的辩论,更掀起了所谓温和路线和激进路线的争论。
特区政府展开了为政改起锚的动员运动,由特首到问责官员,纷纷走进社区,甚至举行电视辩论,直接争取市民支持政改方案。虽然社会上对这种运动有不同的看法,但对于政府团队深入群众,普遍持肯定的态度。
作为崭新的尝试,它催生了新的政治文化,令政府团队经受新的历练,接受民意的洗礼,对于日后政府施政如何更加贴近民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长远利益求出路
我们看到,只要各方面有足够的智慧、勇气和善意,只要我们的出发点�眼于香港社会的长远利益,求同存异,就可以走出二元对立的怪圈,打开缠绕多年的死结,走出新的路。
我们又看到中央政府对于履行《基本法》关于普选的承诺,对于落实人大常委会相关的决定,付出了最大的诚意,释出了最大的善意。
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先后两次发表讲话,再次重申并进一步阐述了普选时间表,并且明确表示,两个普选必须做到普及和平等,释除了部分人士的疑虑。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亦通过中联办,恢复与香港部分政团和人士中断了20年的直接对话。中央多次积极回应温和民主派和香港社会的诉求,为通过2012年政改方案创造条件,并为日后长期沟通和良性互动开启了大门,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内地和香港之间的互信基础。
政治表现渐成熟
立法会多个不同政见的党派和议员都愿意搁置分歧,放下党派和个人的得失,为香港的整体利益,争取跨党派共识。这是日渐成熟的政治表现,也是香港迈向全面民主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质素。
可以说,过去半年间所发生的这一切,像种酵素,使社会的政治参与度和成熟度在短时间内急速提升,让我们一起上了堂民主课。
今天摆在面前的两个议案,符合《基本法》和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符合香港主流民意要求2012年有民主进步的愿望,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立法会大部分议员的诉求。
有关行政长官选举办法的议案,在选举委员会组成人数上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组成结构上体现了均衡参与的精神。
定切实参照基础
最重要的是,按照2007年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我们为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提名委员会的组成,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参照基础,让下一届政府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提名程序问题。
至于立法会的选举办法,我想强调,这个「1人两票」的区议会改良方案,是有大幅度民主进步的方案,并且得到立法会跨党派支持。新增区议会功能组别的选举安排,必须要合理、公道,并容许不同党派可以参与有足够竞争性的选举。
我要代表特区政府感谢赞成议案的建制派议员,是你们自始至终对政府方案的坚定支持,使我们有坚强的后盾去谋求更大的共识。即使最终采纳的方案,与原来的建议未必完全�合,但你们仍然能够顾全大局,坚守你们支持方案的信诺,充分反映了你们对推动民主的决心绝非空言,而是实际的行动。
我也要多谢泛民的一些朋友,能够在坚持争取普选的同时,努力寻求折衷方案,使2012年政改有机会上路。
对民主坚持不疑
我更要呼吁打算投反对票的议员,我不怀疑你们对民主的坚持,也相信你们可以找到各种理由去反对方案,但我衷心希望,在民主推手和民主绊脚石两者之间,你们能够作出明智的抉择。
借这个机会,我还要感谢委任区议员,他们除了对地区工作作出无私贡献外,当政改方案需要取消他们的选举权,甚至是取消委任制度时,他们都能以大局为重,愿意放弃个人的利益去促成方案通过。
通过2012年政改方案,是顺应要求政制循序渐进的主流民意;通过方案,将令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基础去解决日后民主发展所面临的更加复杂的问题,为政制平稳过渡至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和2020年普选立法会铺下康庄大道。
通过方案,就可以摆脱过去因政治纷争所造成的内耗不休,告别空转,让社会专注处理与广大市民福祉攸关的经济、社会、民生事务。
柳暗花明桃花源
通过方案,将有助营造较为宽松的社会氛围,让我们腾出精力去研究和解决香港一些深层次、关乎长远发展的问题。
通过方案,将有利于加强中央与特区的互信,使内地和香港未来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更为顺畅,对香港的长远持续发展更有保障。
很多人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比喻2012方案的峰回路转。因为心不死,才有可能坚守那份对民主的执�;因为心不死,才能够在漫漫长路上下求索,才有可能在山穷水尽中找到柳暗花明的桃花源。
无论这次投票结果怎样,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的人士,说到底,我们都是一家人。胜不足恃,败不足惜,不论输赢都应该保持民主的风度,展示民主的胸襟,互相尊重。
理性和道德是民主的基石,当我们以语言甚至身体暴力取代理性,所倚仗的道德高地就不外乎是一堆浮沙,与民主的精神就会背道而驰。
在民主的国度,the end does not justify the means。
辩论后59位议员的名字将会随�他们的表决分成两类或三类,过些时间,我相信历史会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是哪些议员在这两次投票中令香港的民主巨轮起锚,驶向普选的彼岸;是哪些议员以抛锚的姿态去享受免费航程。
(以上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6月23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基本法附件1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修正案(草案)》议案辩论的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