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即日新闻稿
* 新闻稿资料库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网上广播
*
*宣传短片
*
*政府资讯中心
*
*公共服务电子化
*


* *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RSS
官员畅谈热门话题 
*
2006年10月16日

对抗环境污染是长期工作

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
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勾划了他对抗污染的策略及具体措施,以奖罚并重的形式,鼓励公众以至大企业的每个人,共同采取行动,全方位改善环境,特别是空气质素。

 

     最近有报道指外资因空气污染因素,而考虑撤离香港。然而,作为负责环保的政策局长,无论投资者去留如何,我的首要使命,必定是以市民大众福祉为依归。

 

     不过,正如所有大都会一样,对抗因经济繁荣而带来的环境污染,是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有良好的策略、坚强果断的毅力及广泛的公众支持,才能达至成效。以下是我们的环保策略:

 

•提出及采用前瞻性政策,制订清�目标,充分考虑到平衡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利用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手段加速达标。

 

•争取以「污染者自付」的原则,将有关社会成本内化,提供减低污染的诱因。

 

•当市场本身无法自己提供解决办法时,政府便会介入。有需要时会制订有关法例。

 

•推动公众参与,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同时提出为空气污染极差的日子,设计一些更强而有力的应对计划,解决困难的情况。

 

粤港合作解决污染

 

     建基于这些策略,我们加强了自1990年代起,便和广东省政府的合作。2003年,我们与广东省政府议定了珠三角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务求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悬浮粒子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排放量,以1997年为基准,在2010年或以前,分别削减40%、20%、55%和55%。

 

     在技术方面,双方在珠三角建成有16个站的空气质素持续监测网络,市民现在能从网上获悉区域性的空气污染指数。

 

     同时,我们一直合作,制订排污交易试验计划,以利用市场力量协助减排。这项工具在外国证明能加快减排速度。

 

     我们与粤方深入交流了运输政策方面的经验,分享香港如何透过提供可靠的公共运输服务,去满足 95%使用者及持续过渡至更洁净能源的措施,以逐步有效地减少来自车辆的污染。

 

废物收费计划奏效

 

     过去20年来,经济发展及环境保育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已引起广泛关注。其实,正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指出,两者间的平衡及共存是重要的,这点我深切认同,并努力去化解困难,务求为各项冲突找出可行的平衡点。

 

     例如建筑废物收费计划在1995年生效时,因有关业界反对而被搁置。10年后这项目经改良后才能重新上马,并在本年初正式推行,令弃置于堆填区的建筑废物减少36%!

 

     行政长官已决心在污水处理及固体废物管理方面,�彻「污染者自付」的方针,立法机关能否在本届会期内,兑现他们支持这项环保原则的承诺,将是重要考验。

 

    「污染者自付」方针也适用于电力公司,如他们发电时产生的污染超越排放总量限制,我们建议要他们付出代价。

 

资助换车改善空气

 

     为减少来自商用柴油车的近10%的氮氧化物及18%的可吸入悬浮粒子排放,政府属意向74,000辆欧盟前期或欧盟1期的商用车车主提供津贴,更换欧盟4期的车辆。

 

     这些主要包括运货用的轻型车辆、货车及跨境拖头,他们面对高油价的压力及内地同行的激烈竞争,如无资助的话,车主将更长时间的使用这些高污染的旧型车辆。我们因此需要提供经剂诱因,帮助此类车主,同时可免延误改善空气的计划。

 

     另一项计划便是向希望采用环保私家车的车主,提供高达50,000元的首次登记税豁免,相信现时市场上应有充足的牌子可供选择。

 

     其他加�管制的方案,经过合理的谘询会陆续推出,如管制有机化学物品、�制停车熄匙,及用遥感测视检控超标排放的车辆等条例。

 

绿化香港积极植树

 

     在环保的参与方面,我们喜见市民日益积极的回应。蓝天行动推出以来,我们已获得众多学校及商界的支持及参与。同时,约170万名市民加入了我们的废物源头分类计划。

 

     我们的挑战,是令社会各阶层主动愿意承担环保管理者的角色,而参与者能够得到鼓舞,持续他们的努力。

 

     我想大家知道,在过去3年,我们种植了超逾730万棵树,而且计划还会继续,我希望正面的消息能得到广泛报道,鼓励各方为改善环境继续加油!

 

(以上是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10月16日在报章发表的署名文章)
 


返回页顶
* *
2006 - 07年施政报告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评论: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