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即日新闻稿
* 新闻稿资料库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网上广播
*
*宣传短片
*
*政府资讯中心
*
*公共服务电子化
*


* *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
官员畅谈热门话题 
*
2005年3月13日
生活处世贵乎存异求同
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
罗范椒芬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面对不少问题。如何处理,视乎我们如何理解问题的本质,和采取什么立场而定;而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受本身的识见、性格、经历和人生体会所影响。

 

     自由、开放而多元化的社会,其特征是能够包容不同的意见,透过沟通缩减分歧,或从不同意见中取长补短。

 

     即使不能达成共识,至少也可以消除误解,以君子之道寻找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方案。

 

聆听意见尊重结论

 

    「求同存异」是重要的处事原则。「求同」代表踏实而积极的态度。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必须诚恳地聆听别人的意见,仔细思考不同的论据,藉�交流和讨论,找出彼此间的共通点。

 

     如果只坚持自己的立场,对其他意见听而不闻,讨论便会变得毫无意义,也无法达到「求同」的目的。

 

    「存异」反映个人风度,以及包容不同观点的广阔胸襟。尽管现实情况不可能让每个人的想法都得到实现,但我们仍需尽力保持足够的表达渠道和空间,让彼此在下结论前,能充分考虑不同的观点。

 

     即使自己的意见最终不获接纳,也应尊重大家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

 

了解观点加以分析

 

     近年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课堂上的分组讨论活动大大增加。透过这类活动,希望同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除了掌握表达技巧,还培养广阔的胸襟和包容的态度,学习细心聆听和求同存异。

 

     香港是个资讯科技发达、对外高度开放和拥有言论自由的社会。为了配合社会未来的发展和需要,政府在推出新政策前,总会征询市民的意见。

 

     我鼓励各位青年朋友主动了解各方面不同的观点,加以分析和思考,然后向政府反映意见,积极发挥你们作为社会未来主人翁的角色。

        

(以上是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3月13日在教统局纲页发表的「与青年细味人生 --- 生活处世之方:求同与存异」摘要)
 


返回页顶
* *
与青年细味人生120x80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评论:
更多..
*
* 检讨中学教学语言及中一派位机制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