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a Javascript-enabled browser.
香港政府新闻网
*
网页指南主页
*
* 天气
*
* 交通情况
*
* 类别:
*
**
财经
*
*
**
教育与就业
*
*
**
社区与健康
*
*
**
环境
*
*
**
治安
*
*
**
基建与物流
*
*
**
行政与公民事务
*
*
*  政府评论
*
* 新闻焦点
*
* 都会生活
*
* 儿童天地
*
* 摄影廊
*
* 短片集
*
* 大众心声
*
* 施政报告
*
* 财政预算案
*
* 关于我们
*
*
*
*司法机构
*
*立法会
*
*区议会
*
*宣传短片
*
*香港政府一站通


  English繁体简体纯文字PDARSS
*
*
  2006年12月14日

发展

*

孙明扬指停拆天星不切实际

*
天星搬迁安排  怀旧发展兼容
完整保留:政府早已为保留旧天星码头作出前期工作,包括采用「三维立体」激光扫描技术,详细保留码头的资料。

     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重申,旧天星码头及钟楼的清拆及搬迁安排,是兼容社会对怀旧及配合社会发展的方法。

 

     孙明扬今天在立法会规划地政及工程事务委员会特别会议上指出,钟楼已开始清拆,现在提出不拆卸钟楼,是不切实际的。

 

     他强调,社会在重视怀旧之际,也要重视现实的需要;并指出,社会是否可以决而不行,突然叫停中环的道路和填海工程,是值得整个社会以理性的态度考虑。

 

     孙明扬今天在报章撰文指出,旧天星码头及钟楼的清拆及搬迁安排,是经过多年和充分的公众谘询及根据有关法定程序才订定。

 

发展按法定图则进行

 

     早于1999年,政府已开始就有关安排作广泛谘询,包括立法会、城市规划委员会、中西区区议会、古物谘询委员会和天星小轮公司。

 

     有关的法定图则修订,在2002年2月刊登宪报谘询公众意见,当时并没有收到任何反对意见。

 

     在同年12月,经修订的中区(扩展部分)分区计划大纲图获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核准。旧天星码头的重置安排及该地点的未来用途,是根据有关法定图则而进行的。

 

     在11月14日举行的立法会规划地政及工程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当局再次清楚详细解释需要迁移旧天星码头的原因,委员会也接受有关清拆码头的安排。

 

新海滨将重建钟楼

 

     孙明扬表示,市民要求把天星在原址保留的要求,只是7月才提出,当时新的码头已建成,所有相关的工作均按照社会早前的共识进行。

 

     孙明扬认为,政府现时采用的做法,是兼容社会对怀旧及配合社会发展的方法。

 

     他表示,完全明白社会有人对旧天星码头作为集体回忆的诉求,也已就这诉求展开工作,故此,规划署将研究如何把旧天星钟楼及码头的特色部分,融入新海滨的设计,并考虑在新的海滨休憩用地重建天星钟楼。

 

     政府早已为保留旧天星码头作出前期工作,包括采用先进的「三维立体」激光扫描技术,把整个码头的资料以电子数码方式详细地保留下来。钟楼内具有历史价值的物件,例如钟、钟的机械组件,钟面等等会一一保存下来。

 

工程须按合约展开

 

     规划署正聘请独立顾问,期望明年初展开优化中环新海滨的城市设计研究,并展开广泛的公众谘询。

 

     研究除了会为主要发展用地制订更详细的设计准则及规划和设计纲领外,并会提供设计纲领,以美化海滨长廊及其他公共休憩用地,特别研究如何把旧天星码头及钟楼的特色部分融入新海滨的设计。

 

     孙明扬强调,社会在重视怀旧之际,也要重视现实的需要,中环湾仔绕道的工程需依期进行,中环3期填海及道路的工程也要按照工程合约依期展开。

 

     他指出,社会是否可以决而不行,把这些一切工作突然叫停,是值得整个社会以理性的态度去考虑,而非只是空喊谘询不足,恶意地指政府刻意隐藏一些报告,漠视社会现实的需要。




返回页顶
* 两铁合并的未来路向 *
*
*
* 列印
* 电邮本页
*
*
*
相关连结
*
*
*
其他新闻:
更多..
*
*
  香港品牌
*
*
*
主页 | 财经 | 教育与就业 | 社区与健康 | 环境 | 治安
基建与物流 | 行政与公民事务
政府评论 | 新闻焦点 | 都会生活 | 儿童天地 | 摄影廊 | 短片集
大众心声 | 施政报告 | 财政预算案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重要声明
Internet Explorer 5.0/ Netscape 6.0 或以上版本浏览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