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承传:湾仔石水渠街、庆云街及景星街展开市区活化和保育项目,并以茶及医疗作为发展主题,配合该区的历史背景。 |
|
房屋协会与市区重建局合作,斥资约1亿元,在湾仔石水渠街、庆云街及景星街,展开市区活化和保育项目,保留部分有历史价值及设计特色的建筑物,如「蓝屋」,并以茶及医疗作为发展主题,配合该区主要以经营茶叶贸易及医馆的历史背景。
项目料涉及安置和补偿大约30住户,开支估计约2,000万元。
项目范围包括9幢唐楼,其中位于石水渠街72 - 74A号的「蓝屋」及庆云街2 - 8号的楼宇,均建于1920年代;景星街8号则在1950年代落成。
房协及市建局计划在完成整个规划申请及收购工作后,为「蓝屋」及庆云街2 - 8号的建筑物,进行巩固及复修工程;景星街8号则拆卸,改建为别具传统文化气息的休憩地方。
保留华陀医院旧址
房协总经理刘竟成表示,「蓝屋」是幢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是1870年代第1间为湾仔区居民服务、名为「华陀医院」的旧址。
在建筑上,「蓝屋」属20年代附有露台建筑的唐楼设计,与庆云街2 - 8号富欧陆色彩的外貌,各具特色,是湾仔目前同类建筑物中,硕果仅存的楼宇。
刘竟成说:「因此,房协希望透过这个与市建局合作的活化旧区及文化保育项目,保留『蓝屋』及庆云街2 - 8号特色建筑物的元素,并以原有历史背景的茶业及医疗为主题,发展该地区为主题旅游点,同时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休憩地方。」
房协及市建局展开石水渠街、庆云街及景星街市区活化保育计划的通告今天刊宪,并于日内向城市规划委员会提交申请。
须补偿安置卅住户
未来两个月,市民可在房协及市建局的总办事处、市建局湾仔地区办事处及湾仔民政事务处,查阅有关计划的土地界线图则及一般资料。
若规划建议获城规会同意和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房协将收购项目内两个私人物业业权,并安置和补偿大约30住户,包括居住在政府及私人业权下的居民。有关开支估计约2,000万元。
房协由今天起,展开为期3天的户籍调查及登记,探访受影响的住户,以确定计划范围内楼宇的住户数目及用户状况;并在4月3日举行业主及租客简布会,阐释有关计划的发展详情,以及物业收购和安置安排。
房协并设立热线(2839 7138),让受影响业主及租客查询有关项目的资料。有关项目规划程序的查询,可致电市建局热线2588 2333。
返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