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塘如何由小渔村演变成工业区,再发展为人口众多的社区?鸡寮、秀茂坪的「六一八」山泥倾泻,有否唤起你的难忘回忆? 
  
     观塘区议会和观塘民政事务处制作的《观塘风物志》,是首本介绍该区风土人情的书籍,邀得区内的老街坊亲身细诉昔日情怀,回首观塘自南宋至今,逾700年的变化。 		
		
		
		
				
					
						| 
					
					
					 | 
				 
		  	
					| 昔日情怀:《观塘风物志》回首观塘自南宋至今逾700年的变化,并由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作封面题字(左图)。1963年的观塘市中心及工业区鸟瞰图(右图)。 |   | 
				 
			 
		
		 
		     专责编撰《风物志》的梁炳华表示,花了约两年编撰这书,访问人数过百。 
  
     梁炳华表示,观塘最吸引是城市发展,从荒山、平凡乡村在短短数十年间,发展成为高度工业化的�星城市,再发展成民选议会的平台,成为有工做、有消闲的社区,可以看见市民在艰苦环境中的拼搏精神。 
  
     书中娓娓道出「官塘」的由来;「观塘的历代诗文」篇可见明朝清朝文人雅士笔下的鲤鱼门;有鲤鱼门居民忆述魔鬼山如何成为日军必争之地;并可回味一些已消失传的行业如盐业、打石业。 
  
     访问人物有观塘区议会前主席和资深议员、校长,在书中分享难忘感受。 
  
     还有见证70年代工业兴旺的厂巴司机,世代居住鲤鱼门的家族后人回忆往事,茶果岭村长讲述半世纪的所见所闻等。 
  
     市民可在观塘民政事务处谘询服务中心查阅印刷版本。《观塘风物志》已分发至公共图书馆。该书由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作封面题字。 
		
 
  返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