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苏利民表示,由于不少公立医院病人有能力及愿意为额外选择而多付费用,故应尝试为病人提供更多选择;但须更深入地探讨,也必须顾及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并与社会人士充分讨论。
资料显示,23%的公立医院病人,有医疗保险或某种资助;1成月入35,000元,即20万名病人的入息是全港中位数的两倍。
苏利民今天在医管局2006年研讨大会上指出,在讨论这课题时,大前提仍应是透过公私营系统,为病人提供更多选择。
目前在香港的整体人口中,37%有购买医疗保险或某种资助。
低入息病人资源增
苏利民说:「若巿民可选择分担其在公营医院的治疗费用,医管局的资源便可用于较低入息的病人身上。目前后者须长久轮候,方能接受非紧急手术。」
至于未来的融资改革,他指出,融资改革需提供正确诱因,鼓励市民合理使用服务,并为个人的健康负责。
苏利民说:「这些诱因应能鼓励巿民选择最合适的服务,例如是基层医生而非急症室、普通科门诊而非专科门诊、或是老人护理院而非医院。
「我们十分关注病人不会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医疗服务,因此,我们设置安全网,为病人在一段长时间内需支付的医管局服务费用设定上限。这安全网需照顾不同收入人士,特别是中低收入人士。」
减少可避免的住院
他表示,医管局的未来路向,是致力现代化、减少可避免的住院,以及加强病人选择及方便程度。
除了治疗方法、科技和管理技巧现代化,以及更新设施,也有需要建基于「恰当功能、恰当技能」的概念,减少专业人员担任一些例行工作,以及探讨扩展护士工作至更专门范畴的可行性。
苏利民认为,医管局应有不少空间减低住院需求的压力,主要是倚赖新科技;而在社区内提供替代服务或辅助设施,也有相当的帮助。
医管局减少住院日数已取得显著进展,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病人的平均住院日数目前为5.5天,与5年前比较减少21%。
增日间白内障手术
以日间个案形式进行的白内障手术增加了13%,然而,医管局仍有空间进一步减低对医院病床的需求。日间白内障手术在医管局只占大约6成,在英国和澳洲则达9成。
苏利民相信,中医药可透过其预防和复康的功能,在减少住院工作中担任更重要的角色。医管局的策略是与私营机构合作,建立循证的协作模式,逐步推行中医药,以满足社区人士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医管局主席胡定旭表示,为了把实践政府的政策路向,医管局必须和私营机构及其他伙伴紧密合作;并指出,虽然政府增加拨款令医管局达致收支平衡,但仍须面对多项挑战。
胡定旭说:「最主要的,包括生物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几乎每天都有新药物和新医疗科技面世;这对医管局构成重大成本压力。
克服挑战以人为先
「此外,流感大流行及其他新感染也环伺左右;需求增加令我们原已疲于奔命的员工更感吃力。」
然而,他表示,有信心医管局能克服种种挑战;并从基本�手,提倡「以人为先」的机构文化,希望医管局的职员感到被珍惜和尊重。
医管局2006年研讨大会5月8日和9日举行,共约2,700名本地和来自国内及海外的医护人员及学者出席,交流促进市民健康的经验和意见,并探讨医护专业发展的趋势及方向。
研讨大会的主题为「政策与实践」,由本地及国际知名学者和医护专业人员分享和讨论不同课题;有关详情已上载这里。
返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