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委员会决定,不采用租金津贴来协助需要住屋资助的家庭。
房委会表示,以租金津贴取代公屋,虽然可节省初期的建筑成本,改善房委会短期现金流动状况。不过,1项详细资助分析显示,租金津贴的现金开支,较租住公屋高出2 - 4.4倍。
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会在今天的会议上,讨论了以租金津贴代替直接提供公屋的可行性。
雪球效应令财政恶化
房委会表示,由于「滚雪球效应」,在中、长期而言,租津将大量耗用房委会的资金,令财政状况恶化。
委员也考虑到,没有需要为轮候册上的申请人,在等候上楼期间提供租津。目前整体平均轮候时间为1.8年,远低于政策承诺的约3年。
委员考虑到轮候册上申请人的数字及未来公屋单位的落成量,预期房委会可继续达到政府就平均轮候时间所作的承诺。
在提供公屋所需的资助总额中,大部分是政府土地价值的「机会成本」。然而,用作发展公屋的土地需要真正推出公开市场发售,有关的土地价值才得以兑现。
广泛推行碍私人市场
若把大量原用作发展公屋的土地推出市场,土地价格可能大幅下降。此外,广泛推行租津,可能增加市民对租金援助的需求及影响私人市场。
委员认为,推行租津可能大幅增加原先对公屋没有兴趣的住户对租金援助的需求。部分委员也质疑,私人市场能否供应足够的合适租住单位。
除非能满足这先决条件,否则,大规模推行租津将推高租金水平,将增加租津所需的总资助额。
租津料无助改善环境
委员表示,有别于公屋,租津不一定有助改善受助人的居住环境;这也是不推行租津作为房屋援助的主因之一。
这次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回应政府在2000年及2001年,邀请房委会研究是否可以以租津取代公屋,以应付轮候册申请人对房屋的需求。
房委会于2001年7月推行长者租金津贴试验计划,鉴于反应未见踊跃,而公屋单位供应充足,遂于2003年9月终止该计划。
返回页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