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拿出勇气 推动进步

2015年06月07日

none

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

《道德经》有言:「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第73章)香港学者邓立光博士对此的诠释是:「『勇于敢』的『勇』,由气性所至,与怯懦相对,可谓小勇。『勇于不敢』的『勇』,是践行某些价值的表现,属于道德选择的行为,可谓大勇。」(《老子新诠-无为之治及其形上理则》,2007年)

 

勇敢的表现一般都受赞赏。像电影银幕上,勇敢的英雄多不胜数,不管其中的剧情怎么不合理,只要当中的英雄够勇敢、威武,总能激起观众的英雄崇拜情结。

 

可是回到现实,并非任何勇敢行动都能够得到大家的共鸣。这些年来在世界不同地方发生的一些恐怖主义活动,包括有充当人肉炸弹的,不惜为了自己认为崇高的目标而粉身碎骨,那勇气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但这样的「勇敢」反而被视为怯懦,要被绝大多数人谴责。物极而反,一个事物的发展到了极点,执着至极,判断价值就完全颠倒过来了。

 

执着原为佛家语,指片面而孤立地理解并固执于事物的妄想。所有事情,若坚持己见,不肯变通,都会走向反面。或许有人会用择善固执为这样的行为解脱。然而,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善有不同的选择。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把自己认同的善作为唯一的善而强加于人,走向极端,后果会很可怕。人肉炸弹正是这样出现的。可见,即使是善,也应当有所折衷,不可以固执。一旦固执,就意味着不知变通了。

 

良知也如是,如果只以自己少数人有良知,把其他多数人都当作缺少良知、不顾尊严,那就完全无视现实,脱离大众。

 

政治是可行的艺术,民主政治当然也是可行的艺术。无视现实,不顾民意,不知妥协,就始终走不出死胡同。

 

美国有学者写了《妥协的精神》这样的书,谈到现实政治总需要妥协,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得不照顾多数人的利益,假若片面取向,哪怕把局面推向危机也拒绝妥协,这绝非智者所为,而是把以我为主的妄念置于广大民众的利益之上。

 

老子对勇与敢加以区别分析,「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不但适用于处理日常的争拗,例如街头「唔顺超」的好勇斗狠,也适用于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等。

 

中国企业家马云因为传奇性的奋斗和成就,赢得很多人的钦羡。到处有人邀请他演讲以介绍他成功的秘诀。他不久前讲到,现在越是成功,越是对世界存有敬畏之心。接着怎么走下去?他说,要「勇而不敢」。

 

「勇于敢」的匹夫之勇常见,人在年轻时常有这样的举止。「勇于不敢」的大智慧则难见,难以做到,这可能要甘于被人,特别是同道中人,扣上「转軚」、懦弱、妥协、放弃原则等等污名。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历史的著名例子。没有广阔的胸襟,没有远大的眼界,没有真正的智慧,难以走上这一步。

 

在香港正值政改的关键时刻,道理、利害、民意都已十分清楚,立法会少数议员却还是一直固执己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捆绑一起,硬要否决香港政制向前发展的方案,「勇于敢」而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从中跳出来,看清大局面,是否应该考虑「勇于不敢」?拿出勇气作出道德的选择,将智慧用于不敢,放弃偏执,就可以与多数一起踏上进步之途!

 

(以上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6月7日在其网志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