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扶贫委员会主席林郑月娥
行政长官在星期三发表的施政报告中,勾划出本届政府的扶贫蓝图。「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下称「低收入津贴」)是蓝图中一个重要的板块。我们是怎样制订这项政策的呢?
了解贫穷情况 对症下药
去年九月,我们在扶贫委员会高峰会公布了首条官方贫穷线,并发表《2012年香港贫穷情况报告》。分析显示就业有效减低贫穷风险,而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下称综援)有显著扶贫和脱贫功能,但约14万在职住户仍生活在贫穷线下,涉及49万人。他们没有领取综援,住户中不少就业成员努力全职工作,但要独力抚养几口子的家庭,感到非常吃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在职贫穷住户中,六成需要抚养儿童,当中近半更有两名或以上儿童。对这批约15万名家境清贫的儿童或在学青少年,若他们能有更多资源用在学习方面,将有助他们冲破跨代贫穷。
「低收入津贴」计划为在职贫穷住户提供现金补助,除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基本津贴外,每名儿童可获发每月800元或400元津贴(按住户收入),有助满足他们课余学习和其他方面的需要。
集思广益 采纳各方建议
在构思整套计划时,我们与扶贫委员会和其社会保障和退休保障专责小组先后深入讨论过两次。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和他的同事应邀出席立法会扶贫小组委员会两次会议,听取议员和团体的意见。我亦亲自与争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联席会面。此外,我们小心研究了由政党、工会、非政府组织、关注团体等提交的约15份建议书。我们在多个范畴(例如对单亲家庭体恤的工时要求、受惠对象不应限于贫穷线下的在职住户等),都尽量吸纳团体的意见。
引入两级制 计划全面到位
贫穷线以除税及福利转移前的每月住户入息中位数的50%划线。在公布贫穷线后,我们听到很多意见,认为政府推出的新扶贫措施,不应只协助在贫穷线下的住户。对濒临贫穷线的住户,施以援手,可收防贫效用。因此,我们建议为「低收入津贴」按家庭收入引入两级制。如家庭收入在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的50%或以下,受惠家庭可获发全额津贴;如家庭收入介乎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的50%-60%,则可获半额津贴。
我们同样会按工时引入两级制,以每月208和144小时分为两级,鼓励多劳多得。申请人每月工作时数达208小时或以上,这家庭每月可获基本津贴1,000元;若工时达最低要求144小时,但不到208小时,则可获基本津贴600元。考虑到单亲在职家长须照顾子女,我们建议将他们的工时要求大幅下降至72和36小时。
惟儿童津贴则只会按家庭收入分为全额津贴(每名合资格儿童每月800元)或半额津贴(每名合资格儿童每月400元),不受申请人的工时影响。
审查资产 确保善用资源
在政党和团体提交的意见书中,其中最分歧的一点是「低收入津贴」计划应否设资产审查。同意须审查资产的,亦提议资产上限应较其他社会保障计划宽松。我们有责任确保这项由公帑资助而且涵盖面甚广的扶贫措施,是在合理及可持续的基础上帮助基层人士,因此认为申请家庭须通过资产审查。我们建议大致沿用申请公屋的资产审查限额。以四人家庭2013年的情况为例,合资格家庭的资产不能超过436,000元,是综援限额的约六倍和鼓励就业交通津贴的两倍多。这个相当宽松的安排将鼓励低收入家庭积谷防饥。
善用贫穷线 监察扶贫成效
按2012年的数据估算,计划涉及每年约30亿元的经常开支,估计超过20 万低收入家庭共71万人受惠,其中超过18万名为合资格儿童或青年。20万户受惠家庭中,约9万多户为贫穷线下的在职住户,占整体约14万个非综援在职贫穷家庭的64%。9万多受惠的在职贫穷往户中,预计约有3.8万户因而脱贫,使整体贫穷率下降2.1个百分点,儿童贫穷率则减少4.4个百分点。当计划推出后,我们将可引用日后对贫穷情况的按年分析,审视计划的扶贫成效,并在有需要时作出调整。
总结
「低收入津贴」是本届政府继「长者生活津贴」后,另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政府内部已分析收集到的意见,并作仔细研究,但在未来几个月,我们仍希望听取大家对这项计划的意见,之后会向立法会申请拨款。我期盼能得到立法会议员的支持,让计划能尽早推行,为低收入在职家庭带来希望。
(以上是扶贫委员会主席林郑月娥1月17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