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撰文表示,会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为指导,更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而加快推进北部都会区发展是特区政府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
他说,日前率领特区代表团访问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后,认为两个区的经验对香港北部都会区未来发展有不少值得借镜和参考的地方。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0月26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周圆满举行,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谋划我国未来五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四中全会举行的同时,我也刚好率领特区代表团访问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看到这两个区几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和许多团员都感受深刻、深受启发,认为两个区的经验对香港北部都会区未来的发展有不少值得借镜和参考的地方。
从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到雄安新区以至全国南北东西的高速发展,都反映了我国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水平,建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国情的治理体系和发展模式。
科学制定、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国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的政治优势。经科学论证后所订下的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强大的延续性;各个五年规划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由全国发展的全盘统筹、大型基建的系统推进、脱贫攻坚的全面成功,以至产业结构的跨越提升,体现了这种政策延续性、强大执行能力和严密组织协调能力的优势。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国家过去五年的发展可谓亮点纷呈。经济发展方面,国家经济总量在2021至2024年年均增长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在30%左右。创科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成果不断涌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屡获突破,新质生産力加快培育,如今我国百强创新集群数量已位列全球第一。此外,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显著的成果。便捷、安全的生活,温暖、和谐的社会气氛,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过去五年,尽管国际政经局势纷繁复杂、变乱交织,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加剧,我国始终持续推进高水平双向对外开放,在全球的治理和发展上贡献自身力量、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的多项前瞻性的工作目标,包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举措,都是对当前内外各种挑战的科学研判、精准回应,确保我国继续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而我们也必须深入认识,好好把握其中为香港未来带来突破发展的机遇所在。
立足香港,我们将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更积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北都是我们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的平台,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北都发展对香港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也是特区政府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
在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统筹、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精心组织下,上周我率领了40多人的特区代表团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代表团除了特区政府的官员外,也有多个非官方机构、工商、金融、创科界的代表,以及本港八家资助大学的高层管理人员。三天的行程,我们到访了12个地点,涵盖商务区域、创科基地、交通枢纽、大学校区、文化设施,以至综合服务中心等。两区所展现的规划部署、前瞻视野和发展速度,都让代表团成员深有启发。
对于北都发展,有几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须抓紧落实的关键议题。一是如何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拆墙松绑,让发展的速度得以提升、潜力得以更大释放。二是如何更灵活制定和运用政策,深度绑定目标产业、汇聚全球人才。三是如何通过科技应用和数字化,加强发展区的建设和一体化管理,让公共服务更优质高效、更贴心。四是如何通过纵深规划和充分协调,进一步助力推进大湾区城市群的联动发展。五是如何充分利用香港「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对接、创科合作、学术交流等,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相互成就。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论是提速发展北都,又或是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创科中心的定位,都必须锁定方向和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努力不懈向前推进。正如四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外部环境纷乱、干扰增加下,我们更要坚定办好自己的事、稳打稳扎、笃行实干,在新时代中谱出美好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