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照顾者 稍息再前行
「照顾者支援专线就像接力棒,当照顾者觉得累了、走不下去的时候,可以交棒给我们。」
社会福利署设立的照顾者支援专线182 183,由社工24小时接听来电,为照顾者提供谘询、辅导和暂托服务配对。
专线主任何泇仪表示:「我们会陪伴照顾者一段时间,让他们休息充电,之后重新出发,继续履行照顾责任。」
她说:「求助并非软弱的表现,反而是很正面的行动。」
互相扶持 陪伴彼此
彷徨之际致电专线、在困境中得见希望的,有李先生和他的太太。
84岁的李先生和74岁的李太一直以来互相扶持,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年中,李太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在医务社工安排下入住护老院并接受暂托服务。
手术后,李太需要以轮椅代步,并要定期到医院覆诊和接受物理治疗。然而,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李先生无法用力推动轮椅,而院舍的陪诊服务收费高昂,作为双老综援家庭,夫妇二人难以负担。
「当时找不到别人帮忙,亲戚朋友也难事事协助,如果使用院舍的陪诊服务,一日五小时收费600元,超时再加收每小时100元。」
李太说:「我们生活拮据,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需彷徨 总有希望
物理治疗对李太恢复行动能力至关重要,李先生深明此理,担心太太一旦无法持续接受治疗,日后会不良于行。
在夫妇二人无助之时,李先生与妹妹的一席话,引领他们找到出路。
李先生说:「我把情况告诉妹妹,她说她的朋友知道有一些服务可以帮助我们,于是她把一个电话号码交给我。」
那个号码,正是照顾者支援专线182 183。
专线社工接到李先生的来电后迅速行动,探访李先生和李太,并评估他们的情况。经过审批,夫妇二人获发津贴,以支援暂托服务的宿费和杂费,也获安排陪诊服务和获资助相关费用。
同时,专线也进一步为李先生和李太作出转介,成功为他们申请综合家居照顾服务,让各项服务无缝衔接,解决二人日常面对的困难。
接力照顾 助释重负
专线2023年开设,截至上月底已接获逾119,000个来电,并转介超过2,200宗个案至相关社会福利服务单位跟进。
何泇仪表示,很多来电者需要的不仅是服务资讯,也需要情绪上的支持。
「有些来电者最初只说,想寻求送饭服务、院舍资讯等,但我们会深入了解他们背后的需求,尝试明白他们为什么需要这些服务。」
她续说:「照顾者会渐渐透露自己面对的困难。他们有的担心麻烦到别人,有的害怕求助会被嘲笑,也有照顾者不愿放手,原因是担心被人误解、以为他们放弃照顾家人的责任。」
「不过,我们希望让照顾者明白,专线的设立,就是为了服务照顾者。当他们觉得累了,可以联络我们。我们会和他们一起走一段路,让照顾者在喘息过后,继续履行照顾责任。」
群策群力 适时休息
为了加强支援照顾者,社署在开设照顾者支援专线的同年,也推出一站式照顾者资讯网,便利照顾者搜寻相关资讯,适时求助。
社署总社会工作主任(康复及医务社会服务)谭锦池说:「照顾者要先学会善待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所以适时休息,对照顾者而言十分重要。」
透过专线和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协助推广,社署鼓励照顾者致电专线,配对暂托服务。专线也为有需要的照顾者提供交通津贴,便利长者和残疾人士使用暂托服务。
社署又积极推动地区服务单位举办参观和体验活动,让被照顾者及早适应暂托服务的环境,建立对服务单位的信心。
谭锦池说:「很多服务使用者参与这些体验活动后,知道暂托服务真的能让照顾者喘息、休息,也明白这些服务不是只可在紧急情况使用。」
提升服务 考虑周到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社署已建立第一阶段支援照顾者数据平台,连结医院管理局和房屋委员会的数据,并于今年7月分别与这两个机构展开试点计划。
截至上月底,社署已接获医管局通报885宗高危照顾者入院个案,其中两宗需要紧急支援。至于与房委会合作的计划,截至上月底,关爱队已探访超过10,000户高风险长者和照顾者住户,并转介逾640宗个案至社会福利服务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