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下全力减低桦加沙对港影响
超强台风「桦加沙」为本港多处带来飓风,越堤浪和风暴潮导致沿岸和低洼地区出现水浸。由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领导的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充分准备及全方位部署,迅速统筹协调各部门,全力减低「桦加沙」对市民的影响。随着「桦加沙」逐渐远离香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各部门提早迅速开展全方位的善后工作,以期让市面尽快复常。
陈国基今午到中西区一个塌树及山泥倾泻现场视察情况,了解消防处、路政署、土力工程处等部门的清理善后进度,之后主持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会议,听取局长和部门首长汇报,检视各部门的应急善后工作进展。根据相关部门评估,主要道路及公共交通预计可在天文台改发三号强风信号时恢复通行,让市面基本复常。
保安局辖下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于天文台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逾24小时前已全面投入运作,确保应急决策优次获最佳保障。发展局与各工务部门及屋宇署保持紧密联系,调配承建商资源,协助加快复常工程进度。
截至今午5时,共有19宗确认水浸个案,渠务署已完成处理其中14宗个案,并正处理其余五宗个案,部门有信心可于一至两小时处理妥当。该署会于完成处理水浸个案后巡查及清理全港约240个因渠道淤塞而容易水浸地点,以及检查80条主要河道和渠道的排水情况。
屋宇署紧急事故控制中心共接获25宗招牌及地盘棚架等紧急事故个案,至今完成处理22宗个案。此外,土力工程处共接获四宗山泥倾泻报告,其中两宗涉及塌树引致斜坡和挡土墙损毁,土力工程处已安排土力工程师协助相关部门跟进。
塌树方面,为加快处理倒塌树木的效率,发展局已物色50多幅分布各区的政府土地,供各部门临时摆放塌树及杂物,稍后再安排送往堆填区。台风及暴雨过后,树木、斜坡和构建物或因泥土及表层大量吸水而受影响,市民外出时需保持警觉,尽量避免在树下、斜坡和出现石屎剥落现象的构筑物下长时间逗留。
消防处则处理143宗有人被困升降机报告、454宗自动报火警系统报告、393宗树木倒塌报告、两宗山泥倾泻报告,以及16宗水浸事故报告,共协助61名市民到安全地方。
路政署收到约1,620宗道路事故报告。该署今午1时20分展开巡查主要道路工作并已完成,辖下近200队应急队伍随时候命,在安全情况下清理道路上的塌树、障碍物及淤塞的道路集水沟和渠道,并为倒塌的斜坡进行紧急围封及抢修工程等。昨晚临时封闭的沙田城门河、大埔林村河和大埔河沿岸16条行人隧道今午5时起重新开放。
民政事务总署及各区民政事务处因应「桦加沙」可能带来的威胁预早启动应对工作,在风暴期间共开放50个临时庇护中心,约900人入住。风暴过后,各区民政处会继续协调其他部门和机构作出支援。
参与超强台风过后善后工作的部门也包括环境保护署、食物环境卫生署、渔农自然护理署和房屋署。风暴期间,前线警务人员坚守岗位,因应情况采取适当行动,包括劝谕市民远离海边及水浸黑点、调配人手处理高风险位置,以及协助疏散受影响居民。
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表示,各部门人员会恪守职责,连同社会各界全力进行社区复原工作,并向有需要市民提供适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