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强化基层医疗

2025年9月17日

(可按这里收看行政长官发表施政报告整段附有手语翻译的影片。)

 

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为应对社会高龄化、慢性疾病普及和医疗资源压力等挑战,政府会深化医疗改革,提升系统的可持续性,强化基层医疗,增加医护人手,并推动医疗创新,促进大湾区协作。

 

李家超今日发表施政报告时说,医院管理局会强化以病人安全为重的服务理念,推进管治及权责分工的改革;成立专队及提升电子系统,以处理医疗费用减免申请,便利有需要的市民;以及检讨非资助服务收费和定位,为具负担能力的市民提供更多服务选择。

 

医管局会增加现有公营医疗服务,包括逐步根据国家认证标准推展建设的中风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综合医疗中心,提升治疗成效;以及减少外科专科稳定新症轮候时间10%,即约减十周。

 

该局也会提升整体眼科服务,增加专业人员培训,引入创新药物,增设全新高流量日间白内障手术中心;推展医院认证计划至各公立医院联网的一间大型急症医院,同时助力国家医院认证标准走向国际;以及全面升级退化性膝关节管理计划,推动早期预防,避免发展至需手术治疗的晚期病变。

 

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方面,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医疗及预防,政府明年内会为赋权基层医疗署提交法案,制订全港性的基层医疗服务标准,建立跨专业服务网络。

 

政府会扩展医管局家庭医学门诊预防筛查和护理服务,同时增加服务量,并逐步将现时家庭医学门诊的延长服务时段常规化;以及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试点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筛查,推动社区药物名册和社区药房计划,加强慢病管理。

 

政府也会进行筹备工作,以分阶段整合长者健康中心的服务至地区康健网络和扩充三间地区康健站的服务,加快实现在全港18区均设立地区康健中心的目标;另会强化公营及资助牙科服务,透过地区康健中心和非政府机构,加强于社区提供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和风险评估等。

 

为继续巩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领先地位,优化对癌症病人的服务,政府会与国家癌症中心展开合作;支持2026年世界癌症大会于香港举办;以及加强子宫颈癌筛查服务,将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自行采样检测先导计划由卫生署母婴健康院扩展至地区康健网络。

 

政府也会委托本地大学展开以AI人工智能协助肺癌筛查;透过增加基因及相关检测服务,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运用癌症数据及生物资源促进肿瘤学研究,加快抗癌药物及相关创新疗法的研发转化应用,同时加速创新抗癌药按「1+」机制审批并评估纳入医管局药物名册;以及增加医管局服务量和添置医疗设备。

 

香港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永久大楼今年12月起分阶段投入服务。此外,中医药发展蓝图年底前公布,涵盖构建管治架构及服务体系、发挥优势及推进中西医协作、促进科研创新及文化传承等。

 

政府又会加强卫生署规管处所和医护专业人员的功能,于明年上半年谘询立法会,实施《私营医疗机构条例》,以禁止处所在未经准许下使用某些名称或描述,并针对无牌人士加强执法。

 

促进精神健康方面,政府会推出涵盖预防、识别、介入、治疗的措施,包括恒常化在中学实施三层应急机制,并扩展至在小学四至六年级试行,加强支援有需要的学生;以及推行精神健康推广大使培训先导计划等。

 

政府今年年底会完成制订精神健康分层护理模式,就各精神健康人员及持份者提供精神健康服务作出定位和分工,加强培训专业人士转介意识和建立转介机制。

 

政府会继续优化「绿在区区」服务时间和地点、支援住宅楼宇进行回收、推动公共屋邨分类回收等,并推进实践公共屋邨「一座一桶」。此外,I·PARK1今年年底前陆续投入服务,政府明年会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兴建I·PARK2,扩大转废为能的容量。

 

此外,香港会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以维港为核心,连同大鹏湾与牛尾海,推动近岸污染防治、生态协同保护与岸滩整治。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