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
(可按这里收看行政长官发表施政报告整段附有手语翻译的影片。)
政府积极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与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会增加非本地生以自费方式留学香港的学额和学生宿舍等配套,教育局更会成立专班加强推广,招揽更多国际教研人才和学生。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时说,现时政府每年提供15,000个资助学额给本地生,此数目会维持,以确保本地生现时入读资助课程的状况不变。至于非本地生以自费方式留学香港的非资助学额会获准增加。
由2026至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也由100%增至120%。
增加学生宿舍供应方面,政府7月推出城中学舍计划,便利市场把现有商业大厦改作学生宿舍时免却改划手续,也可保留过剩地积比。即日起,在拆卸原有商厦后重建的全新学生宿舍也能受惠于计划的利便措施。政府今年内预留全新商业或其他土地兴建新宿舍,会邀请市场提交意向书。
教育局会成立留学香港专班,与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创新科技及工业局、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专上院校、海外经济贸易办事处、驻内地办事处等加强推广香港高等教育,包括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传计划,推广香港优厚学术、科研和国际合作资源。
教资会将拨款4,000万元资助八所资助大学加大国际和内地宣传及师生招揽。教育局会牵头推动专上院校举办更多暑期游学活动,吸引非本地高中生来港体验,也会推动专上院校推出更多高增值游学香港活动,宣传「游学香港」品牌。
推进应用科学大学发展方面,政府鼓励应科大与内地和海外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和联动推广。香港应科大联盟会研究推进与广东省顶尖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平台。
政府也会继续与内地积极探讨落实香港和内地互认副学位程度学历,有助两地职专毕业生跨境求职或升学。
另外,教育局将以试点形式容许直资学校申请上调班级数目及每班学生人数,透过学生自资入读模式,加大录取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
现时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已获全球1,100所高校认可,政府会加大推广文凭试的国际认受性。为加强打击违规提供文凭试课程或「借壳办学」,教育局已设立举报机制、进行突击巡查,并进一步明确明年文凭试自修生报考安排,今年内制订《私立学校实务守则》和设立私校名册,提升办学水平。
政府支持国际学校发展,持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课程质素,加强数码和科技教育。教育局已分配两所空置校舍发展国际学校,政府也在北都预留了土地发展国际学校。
教育局在优质教育基金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将于2026年发表中小学数字教育蓝图,包括优化中小学衔接的资讯和创科教育课程、订定人工智能素养学习架构、将AI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核心课程、加强教师AI培训、引入企业资源等。
为推动青年发展,政府会推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更多参与国际组织实习和国际会议的机会。
青年驿站旅舍今年内正式开幕,除了为内地和海外青年提供经济实惠的住宿,也计划在未来五年营运期内筹办约100个不同类型具文化、艺术和运动等元素的青年活动,促进内地和海外青年来港与本港青年交流。
位于柴湾青年广场的全新互动青年空间和南昌「连青人网络」实体互动平台首阶段工程年底前完成,提供场地扩展青年人网络。
至于建立人才库,李家超表示,自本届政府推出一系列新的输入人才政策,至今已有超过23万人才来港工作和发展。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的申请续签率达55%。获批续签的高才质素高,在港主要从事创科、金融等行业,95%每月收入高于香港收入中位数。高才通计划可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元的经济贡献,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1.2%。政府会继续推行人才政策,确保香港人才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政府也会推出产学创科人才交流计划,鼓励大学教授参与企业研发和了解行业需要,以及邀请科技企业高管和技术专家参与教学及课程设计,加强产学研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