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守护和平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撰文表示,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是以实力守护和平的展示;和平来之不易,要好好守护、倍加珍惜。
此外,他指香港深度发挥连系内地与国际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在积极贡献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也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拓新机遇,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力量。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9月7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附短片):
昨日我与同事们一起到访了两个很特别的地方---西贡圣家小堂与毗邻的「天水流芳」大屋。这两座同样属于二级历史建筑的抗战遗址,见证着香港悲壮而厚重的抗日经历。它们不仅承载着保家卫国的英勇与志气,更细说着香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磨灭的贡献与牺牲。
抗战期间,香港市民跟全国同胞一起,奋不顾身、英勇抗敌、义无反顾。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等抗日救国团体和志士,有的奔赴前线,有的搜集情报,有的后勤支援。圣家小堂是当年港九大队常驻地之一,毗邻的青砖大屋,大门上方匾额题有「天水流芳」四字。由于该处偏远且三面环山,并可经水路前往华南,地理上具战略价值,令它们成为港九大队的行动基地、我军与国际抗日战线交流情报的联络站,以及迁移战俘的合作点。
为了纪念东江纵队在港英勇抗日的历史,特区政府整理了40多个本港抗战遗址的资料,并在多处遗址进行复修和环境维护工程,以及竖立资讯牌或纪念碑。它们不仅是抗战遗址,更是一本让人走进历史的生动教科书,提醒我们在抗战期间,无数同胞同仇敌忾、前仆后继,以鲜血和生命守护家园,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生存而战。它们也提醒着我们,香港与国家的命运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让我们更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要好好守护、倍加珍惜。
中华民族向来不畏强暴,「止戈为武」更是传统智慧。上周三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正是这种以实力守护和平的展示。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共处,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这段讲话是目前国际形势下的暮鼓晨钟。
当前世界地缘冲突频仍,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横行,保护主义冲击全球经济,关税战阴霾挥之不去,全球发展和治理都面临更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这些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而且都有共通之处: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参与、互利共赢、以共商共建共享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就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例,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之一,为沿线国家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支持和推动了数以千计项目,创造了以十万计的就业机会。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香港一直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力量。以金融为例,过去两年多,我们跟中东金融市场实现了交易所产品互挂,促进了两地资金的双向融通;上周并首次有中亚国家的发展银行来港发人民币点心债。去年,香港发行了超过800亿美元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其中绿色债券占亚洲区总量的45%,我们同时大力推动转型融资,助力区内实现绿色转型。自2021年起,我们亦发行了七只合共超过8亿美元的巨灾债券,帮助亚洲及美洲相关国家缓减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此外,还通过把基建债务证券化,协助相关地区吸纳更多资金加速基建发展。
为了继续发挥好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功能,本周三至四,特区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将在湾仔会展举办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论坛将汇聚来自18个「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和地区超过90位主要官员及工商界翘楚,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在投融资、创科、基础建设、航运物流及专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和庞大商机。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迈向更公正、合理、互利的全球治理格局,共建更可持续的世界,是人们的普遍愿望、是浩荡的历史潮流。我们连系内地与国际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和功能,将可更深度发挥,在积极贡献国家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也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拓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