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治理:耆得助 智融易
进入数码时代,智能手机带来许多便利,但有时却会难倒长者。
冯先生最近一两年才转用智能手机,他坦言:「想学的有很多,但要慢慢来。我们这把年纪,想学懂没有那么快。」他忆述早前因驾驶执照事宜需在网上登记资料,却不知从何入手,当时他便知道要追上时代的步伐。
「友智识」长者数码共融计划正好提供各种途径,让长者在应用科技上自力更生。
融入数码时代
政府积极跟进落实各项地区议题,增进民生福祉,包括让长者融入数码时代,享受科技带来的好处。
政府在2024至25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社会创新及创业发展基金在未来三年,分批拨款一亿元资助非政府机构在全港推行「友智识」。社创基金经过公开征求建议书和评审后,资助12间非政府机构在全港18区推行这项计划。
推行机构在全港共设立40个定时定点的社区支援点,每区最少设置两个支援点,为60岁或以上长者,特别是居住在旧区和公共房屋的独老和双老长者提供数码培训和技术支援,预计逾十万人受惠。
专人解答疑难
钟太住在其中一个支援点附近,她大赞支援点位置方便,开办的数码培训课程内容实用:「例如乘搭巴士前可查阅路程和时间,先看看多久会有车,待到时间差不多才走去巴士站,这样便不用在车站乾等。」
除了参加培训课程,长者遇上其他手机技术问题也可到支援点求助。
吴太便因为不小心把手机跌在地上,无法还原介面而到支援点寻求协助。子女不在身边的赖太也经常到访,请职员解决各种手机难题。
长者反应热烈,支援点职员也乐意帮忙。新界青联发展基金会活动助理李越翰表示,街坊会来查询不同事宜,例如如何联络家人或查询天气。职员会在街坊查询时,顺道向他们推介免费课程。为了进一步宣传,接下来机构或会设置街站,主动向目标对象推广。
推动智慧生活
数字政策办公室高级管理参议主任陈秀婧表示,支援点通常设置在长者易达、常去,或人流较多的地方,例如社区中心、区议员办事处、社区客厅和长者中心。推行机构会重点培训长者使用「智方便」、医健通、HA GO、18区中医诊所、康体通、香港出行易等日常生活用得上的政府流动应用程式,并向他们灌输网络安全知识。
她说:「机构也可以向长者介绍其他合适的流动应用程式,例如提供即时通讯、娱乐或电子点餐服务的程式,方便长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码科技,积极推动智慧生活,老友记都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