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房屋单位料年内添约千七个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现时逾5,2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已投入服务,料年内再有约1,700个单位落成。计及来年和预计2024年落成的单位,加上正在研究的单位,总数已逾21,000个。
她表示,去年10月发表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曾承诺将过渡性房屋单位由15,000个增加至20,000个,短短大半年间已达到目标,令人鼓舞。
以下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6月20日在元朗过渡性房屋项目博爱江夏围村参观及住户探访活动的演辞:
林群主席(博爱医院董事局主席)、Martin(恒基兆业地产集团主席李家诚)、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还记得去年3月,我和各位一起出席博爱江夏围村的动土礼,见证这里将建设成为一个全新小社区的历程启动。这项目分两期工程完成,完成后是可以提供约2,0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供约6,000人居住的大型屋村,也是目前为止全港规模最大的过渡性房屋项目。
博爱医院负责统筹兴建这个项目,并为入住家庭带来「一条龙」社区服务,包括中西医和牙科、适合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的社会服务,以至无障碍接送、超级市场、社区饭堂等,一应俱全。而博爱医院在规划设计时,也特别加强绿化和村内的空间感,并在运输及房屋局协助下,在这里增设小巴和巴士路线。博爱医院同时计划另外开设屋村巴士,来往锦上路和元朗西铁站,方便居民上班、上学。
在香港面对严峻的第五波疫情时,博爱医院与特区政府同心抗疫,将正在全速进行工程的过渡性房屋转作社区隔离设施,为提升香港的抗疫能力提供重要贡献。我在此衷心感谢博爱医院支持特区政府抗疫工作,并在我们交还单位后,迅速还原博爱江夏围村第一期过渡性房屋,让首批居民尽快入住。
博爱江夏围村的出现,为这个社区注入了新动力,但这里的旧貌,亦不会湮没在发展的洪流中。江夏围本身是一栋有近90年历史的客家大宅,是香港硕果仅存的侨乡大屋,本身亦是一个获政府评级的三级历史建筑。香港日占时期后,因附近警署被破坏,大宅曾被借用作为八乡警岗,历史元素非常丰富。借出土地的恒地,复修了江夏围大宅及池塘、保育大宅内的旧物,又搜集了有关这里的旧报章、旧照片,以至居民的口述历史等,尽力保留和重塑这座大宅的历史面貌。
博爱江夏围村第一期是我任内第七个见证居民入伙的过渡性房屋项目 ,而我见证第一个入伙的过渡性房屋项目南昌220,同样是由恒地借出土地。我在此衷心感谢恒地开拓了发展商借出土地兴建过渡性房屋的先河,多谢你Martin!其后不同发展商亦踊跃参与这些项目,我期望其他发展商未来会继续支持过渡性房屋项目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连同博爱医院,现时已有超过30个非政府机构参与过渡性房屋发展,绝大部分都没有建设房屋的经验,所以林主席和博爱医院的董事局成员不用担心,大家都是边做边学的。这30多个非政府机构参与的项目现时已有逾5,200个单位投入服务,预期今年内再有约1,700个单位落成。来年我们会有11,100个单位投入服务,另再有2,400个单位预计2024年落成。加上现时正深入研究讨论的约1,200个单位,单位总数已逾21,000个。在短短大半年间,已达致我去年10月发表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承诺将过渡性房屋的单位由15,000个增加至20,000个的目标,实在令人鼓舞。
我在此特别要感谢运输及房屋局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和协作,特别当然是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的成员,他们一直积极牵头和促成各项目。我也必须感谢市区重建局、房屋协会、建造商会、建造业议会和各专业学会等,大家提供的专业支援和协助,让这项由本届政府提倡的过渡性房屋措施取得今天骄人的成就。不过顾名思义,过渡性房屋是过渡的,是短暂的,所以要真正彻底解决居民的住屋问题,仍须加快兴建公营房屋。
今日距离我们任期届满还有十日,是我和运输及房屋局陈帆局长最后一次一同出席的公开活动,我想藉此机会表扬陈局长,他在任内真的竭尽所能,任劳任怨。近日社会支持以及立法会如此顺利通过将运输及房屋局分拆为两个局,一个是运输及物流局,一个是房屋局,足证陈帆局长其实在过去五年是一人肩负着两个局长的职位,我们为他鼓掌!当然,一如其他工作,我们不是单打独斗的,陈局长背后都有一支很用心的队伍。
最后,我知道这里的第二期工程正在全速进行;博爱医院的另一个位于打鼓岭的过渡性房屋项目亦如火如荼进行设计。我希望博爱医院与恒地能继续砥砺前行,持续协助改善基层家庭的生活。我在此祝愿所有迁入博爱江夏围村的居民,能享受这里的宽敞空间及历史氛围,以及由博爱医院提供各项非常切身的服务;亦祝愿在座各位身体健康、事事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