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培训 应对山泥倾泻

2019年4月25日

雨季将至,为预防和应对山泥倾泻事故,土力工程处去年中与赛马会灾难防护应变教研中心合作,利用虚拟实境技术平台,研发了一套训练方案,培训土力工程师处理山泥倾泻紧急事故。 

 

虚拟场景 培训应变

 

训练方案利用虚拟实境软件制作了三个仿真度高的山泥倾泻场景,模拟公路、村屋、楼宇受灾情况;每个场景再细分轻微、重大和严重事故三个级别,即共九个情境。

 

学员戴上虚拟实境眼镜,便如置身山泥倾泻现场。在每个情境中,他们需与不同政府部门人员互动、回应市民或传媒查询,并因应现场环境变化提出专业建议,应对山泥倾泻威胁。

 

该处今年3月在雨季前的周年大型内部演练中,首次加入这项模拟培训,共有35名年轻土力工程师参与,为期两星期。

 

去年8月入职的土力工程师李思恩是其中一名参加者。他认为模拟情境仿真度高,令他很快投入其中。

 

「训练过程加入不同元素或环境变化,例如雨势突然加剧或减弱,或出现不同人物,例如警察、消防等不同部门同事,让我们如身处现场般,与不同部门或人物交流,从而了解各持份者的要求和职责。」

 

总土力工程师张秉业指,由于反应良好,该处计划展开第二阶段模拟培训,加入更多不同类型的山泥倾泻训练情境。

 

「虽然只是虚拟情境,但资深工程师在训练期间给年轻工程师出难题时,如他们解说不足或做错决定,我们会即场指导他们,这些经验是很难得的。」

 

欲善其事 先利其器

 

另外,该处去年起先后购入两部手提式激光扫描器,取其小型轻巧,让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可手持扫描器巡视山泥倾泻地点或天然山坡,并同时收集地貌数据。

 

扫描器测量距离达100米,不受环境、光线影响,收集数据后,数分钟便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三维地形模型,准确度高;资料有助部门评估山泥倾泻风险、制定紧急修复方法,以及调查事故原因。

 

张秉业指,去年8月粉锦公路山泥倾泻事故中,扫描器便大派用场。

 

「粉锦公路发生山泥倾泻后,我们使用手提激光扫描器取得地形资料,再比较该地段2010年的数据,得出山泥倾泻崩塌的体积。这些资料对我们决定封路时间,或日后进行修复工程都很重要。」

 

他又指,扫描器的数据也可与其他遥感技术的数据整合,为绘制地貌特征提供重要资料,有助研究天然山坡滑坡和各种岩土工程。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