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码建设 打造智慧城市

2019年3月10日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地政总署署长陈松青(右)认为,要发展香港成智慧城市,优良的数码基础设施十分重要。

一个有效率和宜居的城市,必须拥有良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通讯设备等;同样地,香港要发展为智慧城市,优良的数码基础设施也十分重要。财政司司长在2019至20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预留三亿元,加快发展「空间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互通、共享和创新应用,并分阶段推出高质素的全港三维数码地图。今次,我邀请了地政总署署长陈松青,介绍署方就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及未来路向。

 

每天都在使用「空间数据」?

 

大家对「空间数据」这名称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其实它早已在不知不觉间融入我们的生活。「空间数据」是指具有地址或地理位置资讯的数据,手机上大部分的应用程式,都牵涉使用「空间数据」,例如利用手机上的地图寻找路线,或以应用程式寻找餐厅、停车场、巴士站位置等。政府致力发展「空间数据共享平台」,目的是提供一个可以整合、互通和共享地理空间资讯的平台,支援不同应用程式的开发和创新应用。

 

建立「空间数据」超级市场

 

陈松青署长形容,「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就如一间超级市场,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不同的货品(空间数据),货架上会有适当目录标签,并标示如何使用,方便市民和程式开发者寻找适合的产品及应用。地政总署去年底推出新网站香港地理数据站(HK GeoData Store),可说是「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入门网站的初版。

 

陈松青署长说,现时数据站就像一间杂货店,未达大型超市的规模。未来,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要把数据站持续扩充,将更多与土地有关的数据数码化,并透过与不同部门和公私营机构合作,采集更多与城市建设和设施以至公共服务有关的数据,逐步开放出来,丰富数据站涵盖的范围和内容。他期望在2022年底前完成有关工作。

 

三维数码地图更准更丰富

 

发展数码基础设施,除建立「空间数据共享平台」,还包括将平面地图提升至三维数码地图。陈松青署长介绍,相比二维地图,三维地图提供更真实、准确及丰富的数码地形图数据,就像在数码环境中创建的一个真实城市环境。而各项透过传感器搜集得来的数据,如温度、风向、噪音等,都能有效地融合于三维地图上,支援多方面应用及分析。三维地图用途更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工程研究、环境评估、交通运输研究、景观设计、航空规划、物流、开发相关应用程式等。

 

三项三维数码地图产品

 

地政总署正陆续开发三项三维数码地图产品,包括(1)三维城市地图、(2)三维行人及行车道路网、及(3)三维室内地图。

 

陈松青署长说,三维城市地图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制作,覆盖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早期发展的新市镇(例如沙田、荃湾、葵青、屯门、大埔等),并会上载到香港地理数据站,开放予公众使用。覆盖范围随后会扩展至其他地方包括大屿山等,目标是于2023年底前完成整个香港三维城市地图。

 

另外,地政总署将于今年底开始,逐步把香港市区及新市镇的三维行人及行车道路网络模型数据上载网站,提高三维地图的可用性,该计划预期在2020年初完成,届时除了为车辆导航,亦可为行人导航,提供前往目的地的最佳路线。就三维室内地图而言,署方正展开先导计划,利用约150座大厦的建筑图则,制作三维数码模型,将室内环境三维数码化,期望可于今年内完成,并扩展至市区不同的建筑物。

 

我期望随着「空间数据共享平台」和全港三维数码地图的工作按计划逐步展开,能促进开放和分享更多空间数据,让市民及公私营机构更方便搜寻和使用,并为香港的创科及智慧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数码基础设施。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黄伟纶3月10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短片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