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特首吁社会支持政府开拓土地

2016年10月12日

none

行政长官梁振英

各位朋友,今日非常高兴来到扶轮社的朋友当中,参加大家的地区扶轮论坛,向大家报告工作。

 

特区政府非常重视与社会各界的沟通,香港社会是一个高度透明的社会,但是我们也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能够面对面与社会各方面的朋友报告工作,更加重要的是听大家对特区政府工作的意见和提点。今晚就是一个这样的场合及机会,希望我一会儿讲话后,能够听听大家的一些意见、建议,我们多作交流。

 

我今日想跟大家讲讲我本人和特区政府如何看香港的未来。刚巧上星期六,我在新界参加了一个活动,跟一些中学生、一些新界的杰出中学生会面,当日谈论的主题是「香港2030」。听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人讲对社会十多年后的一些看法,确实很有启发。香港的未来,无论是对内或者对外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香港有良好的基础。在经济方面,过去四年,特区政府的财政稳健,通胀温和,经济有增长——虽然我们希望增长速度还可以更快一点——失业率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在过去一个财政年度,即2015/16年财政年度,特区政府收取的公司利得税-profits tax-是历来最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大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座扶轮社的朋友,如果你们在香港有经营生意,有缴交利得税的话,多谢大家交税。我们应该可以从这个数字当中,得到一定的信心。虽然外围经济,包括中国内地的经济放缓,但因为香港的竞争力,因为大家的拼搏精神,在那一年 ——2014/15年的盈利情况——没有2015/16年那个税(收高),经营情况总括来说,还是不错的。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对香港的经济有信心。

 

在对国内及对外国的关系方面,我们都有广泛而密切、而且是不断发展的关系。今日早上,我参加了「桂港CEPA服务业合作交流推介会」。「桂」就是广西,香港和广西在经贸以及专业服务、金融服务那些方面的发展,过去几年确实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是一个例子。

 

在对外关系方面,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正在积极与东盟十国商讨订立自由贸易协定。这个工作,特区政府的同事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东盟和我们谈自由贸易协定,不是东盟作为一个集体去谈,而是东盟十个国家同时和香港谈;而我们需要十个国家都同意,其他所有的国家才会和我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对香港的贸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希望可以在今年底——即余下几个月——之前,完成整个谈判的过程。特区政府在印尼耶(雅)加达的经贸办事处亦已经启用,这是我们全球、中国内地以外的第12个经贸办事处。我们非常重视和东盟十国的经贸关系,而印尼耶(雅)加达就是东盟秘书处所在的地方。印尼在东盟十国当中,她的GDP占了40%。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和印尼的关系。我们亦打算在韩国首尔成立一个新的经贸办事处。这些经贸网络将会有助香港人及香港工商界,在亚洲及其他沿着「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事业。

 

我们亦要推动我们的经济朝多元化和高增值方向发展。这包括培育创新及科技、鼓励科研,包括制药等高增值生产,使香港可以有「再工业化」。香港「再工业化」并不是将我们已经创立了的一些低增值工业吸引他们回流,我们的「再工业化」必须走向高增值和高端的方向。

 

上星期五,大家在媒体看到报道,瑞典卡羅琳医学院在香港科学园成立了卡羅琳医学院两百年历史当中第一次在国外成立的第一个科研基地,这个就是刘鸣炜复修医学中心。卡羅琳医学院的背景是什么呢?每年诺贝尔医学奖就是由卡羅琳医学院大概50个教授组成的评审团来评审,说明他们在医学方面的成就。我们能够将其吸引来香港,确实是打开香港科技研究新的一页。而他们来香港亦是看好香港有「一国」之利,因为他们想跟中国合作,亦看好香港有「两制」之便。相比外国的城市,香港是中国一部分,与中国有种种的优势,有种种的好处,因此我们吸引其来到中国的香港。相比中国其他城市、内地的城市,我们有「两制」的方便,所以我们利用「一国」和「两制」吸引卡羅琳来香港,设立其两百年历史里第一次在瑞典以外设立的研究中心。这应该说是香港的科研、我们科研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同样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已经在香港设立了他们在MIT本部以外的第一个创新中心「Innovation Node」。大家现在上MIT的网页,还可以看到他们解释为何要来香港成立这个「Innovation Node」,因为他们说香港有种种优势,这些我们自己香港人都是耳熟能详的。除了这个外,离开香港大概一小时车程就是深圳。深圳是全世界做prototyping原型最快的地方。深圳做到了overnight,隔夜的prototyping。即是有一个意念,一个创新的意念,然后可以去深圳做一个原型,「原始」的「原」,接着可以在珠江三角洲做批量生产。这就是香港结合内地的优势,也是香港发挥「引进来」作用的地方。

 

特区政府会不断发展香港未来的经济,因为只有经济发展起来,我们全社会,包括我们的雇主、我们的雇员、我们一般的市民和特区政府才有经济能力去不断改善香港人的生活,使香港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我们发展经济便能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个方面包括扶贫、安老、助弱。大家知道本届特区政府有四个工作重点,一个是房屋,一个是老年社会,一个是贫穷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环境。这个财政年度,特区政府在社会福利的经常开支,达到662亿元,比起五年前,即我们上任前一年,增加了55%,五年增加了55%。我们重设扶贫委员会,「破天荒」地制定了第一次、第一条的官方贫穷线,为我们认知贫穷问题、制定扶贫政策、分析政策成效、提供客观数据。我们优化了「鼓励就业交通津贴计划」、推出惠及43万长者的「长者生活津贴」、向关爱基金注资150亿元,而且今年5月推出「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凡此种种对我们的基层,对我们的老人家都有一定的关顾。香港的贫穷情况已经有所改善,政策介入之后贫穷人口连续第三年低于100万,所以这些工作是值得做的,是有成效的。截至今年7月底,领「综援」的个案连续64个月下跌,低收入个案连续89个月下跌,而失业个案,这个值得可圈可点的,失业个案连续83个月下跌。

 

香港人只要我们有工作给他们做,只要我们有一些政策诱因,譬如说给予他们一些交通津贴方面,使他们不至于「山长水远」出去工作,但交通费用比较高,所以他辛苦赚回来的工资,交通费用占了一截,令他没有诱因去工作。我们有诱因给他工作,他就会去工作,不想领「综援」。所以我们要对香港人有信心,对特区政府的福利政策有信心。

 

基建将会提升香港竞争力,香港的未来,多项基建将会相继落成,数量之多是世界上,即使是先进城市都是罕见的。这包括即将启用的,工程师叫它做什么呢,观塘綫延綫。观塘綫延綫其实不在观塘,观塘綫延綫就是将来可乘地铁由红磡往何文田,这叫观塘綫延綫。南港岛綫可乘地铁往海洋公园、鸭脷洲,这都是未来数月的事。未来两、三年落成的有高铁,有港珠澳大桥,我们可以坐车去澳门、去珠海,经过珠海,可以去广东、广西、其他地方;以及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沙中綫。我们有一条路,这亦是工程师的技术名称:屯门赤鱲角连接路。我刚才开始的时候说,我们很愿意和社会各界经常沟通,向大家报告工作。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仍是做得不太好。因此我在很多不同场合,都做一些小测试,看看我们这方面的沟通工作做得如何。很失望地,现在香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屯门赤鱲角连接路。稍为知道的就问,你什么时候兴建?哪位朋友帮帮手说屯门赤鱲角连接路是什么?这条是香港第四条的海底隧道,海底汽车隧道,即是不计地铁过海那些,第四条,而且是最长的一条,连接大屿山的赤鱲角及屯门,即是说,如果你要由赤鱲角或大屿山其他地方,你要去屯门、元朗这些地方,就不需要像现在沿大屿山公路,而是去青马桥,去到新界之后再绕回去屯门的方向再上元朗。行车时间减少20分钟。它的结构已经做了出来,现在大家去机场,见到很多那些连接路。这是第四条,香港第四条的海底汽车隧道,以及是最长的一条。

 

中环湾仔绕道,意思即是说将来,驾车、坐车由西环、中环这些地区,要去港岛的东区,就不需要行对面的告士打道,这条叫做中环湾仔绕道。当然还有机场三跑工程。我们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在推展其他基建项目。所有这些并不是用英文说lines on a map,而是我们已在做,我们未来几个月,未来几年就可以落成给大家使用。

 

其他的基建项目包括什么呢?文化方面有西九文化区,非常大的一个投资;体育方面,我们有全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体育基建,就是启德的体育园区;铁路交通方面,我们已经决定再策划多七条新的铁路项目,包括北环綫及古洞站、屯门南延綫、东九龙綫、东涌西延綫、洪水桥站、南港岛綫(西段)、北港岛綫,这些项目的初步建议就在2026年之前落实。

 

但是我们仍然面对一个长期积压的大问题,就是土地短缺造成楼房短缺。其实我们说土地短缺,并不是香港已经没有土地,所有土地已经全给我们建屋,而是我们短缺一些可以拿来做发展用的土地。而谁可以决定哪些土地可以发展、不可以发展?没有其他人决定,就是香港自己决定。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土地短缺的问题。由于土地短缺造成楼房短缺,接着引来很多社会、民生和经济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土地短缺不单造成困扰香港人的住屋问题,亦是窒碍香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制约因素。

 

商业楼宇、住宅楼宇、铺位的楼价贵、租金高,工业楼宇相对来说价钱比较低。因此我发现有很多有经济价值、有社会功能的一些用途,现时在工业楼宇出现。我们见到一些文化艺术家在工厂大厦有工作室,我们见到年轻人在工厂大厦创业、做音乐、玩体育等等,亦有一些社会机构在工厦开办学习和儿童活动中心。这些用途我刚才讲都有经济价值,亦有社会功能,亦有人愿意在这些地方经营或者办这些活动给市民使用;问题是这些活动在工厂大厦里面是不符合地契或者有关的建筑物条例、消防条例的要求。所以说明什么呢?我们只要有价钱租金不太贵的一些地方,我们就会见到香港人非常愿意创业。他们创业之后,亦有好多人会用,所以这亦是一个土地问题。因为这样,为了香港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及全面发展,我和特区政府认为我们有责任去解决,集中我们的精力去解决土地房屋问题。本届政府上任的时候,社会上有不少人质疑特区政府是否真的有增加土地及房屋供应的决心,因为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会碰到一些既得利益。

 

的确,我们可以说: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要去改变一块地的规划用途,由非住宅用地变成住宅用地,那需要一、两年时间。不幸碰到司法覆核,需要的时间更长。我们不能够解决眼前的住屋问题,但我们没有这样说。我们可以说:楼价由市场决定,而且全球长期处于低息环境,所以我们不能够做任何事去压低楼价。而当利息回升之后,楼价自然回落,所以特区政府不需要做任何工作,但是我们没有这样说。我们也可以说:事实上社会上真的有人这样说,买不起楼没有关系,可以租楼住。为何特区政府要花这么多心思复建居屋,用补贴价格卖给香港市民。买不起可以租,这句说话我们也不敢讲。我们作为政府也可以说:我们不可以收地,因为收地时碰到很多种种的势力、他们会反对,在社会上引起争议,大家觉得社会纷纷闹闹,但我们没有这样说。因为我们很早就说了,我们要迎难而上,我们知道这个工作有多困难。为什么要迎难而上呢?因为增加供应才是主要目标。如果楼价因为息口升而下跌,而我们不增加香港住屋供应的话,楼价是下跌了,但不增加供应的话,香港人仍然是不够地方住。所以关键必需是增加供应。增加楼房供应的关键,就是要增加土地供应。所谓增加土地供应是什么呢?就是将一些本来不是做住宅、或留为做其他发展用途的,例如商业用途等等的土地,将它改变成为可以发展做住宅、做老人院、做其他用途的土地。供应多了,更多的香港家庭可以成为业主,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因此,本届政府下了重大决心增加供应。经过四年努力,亦克服了重重障碍,我们开始见到初步的成效。在土地供应方面,各个短、中期的土地来源,预计可以提供超过34万个公私营单位。2016(年)——即由今年开始至2021(年)的五年内——公营房屋单位供应预计超过95,000个。在私人住宅方面,未来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市场的供应量约为93,000个。在此,我向大家解释一下这个数字。这93,000个(单位)的概念是由已经取得「开工纸」,开始做建筑工程,一直到取得「入伙纸」这三、四年的施工期内,正在不同阶段兴建的私人住宅单位,总数是93,000个。这个数字是12年前,特区政府开始公布相关数字以来的新高,是12年来的新高,相较本届政府上任时的数字高出43%。所以工作仍然是有成效的。

 

这93,000个单位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每一个单位,由于供应增加了,楼价本来会继续升,现在没有升,跌了一点,一来一回,如果每一个单位卖便宜了100万(元)的话,93,000个单位卖便宜了的价钱是930亿(元)。如果一来一回,每一个单位卖便宜了50万(元)的话,总数就是460亿(元)。我们增加供应,但如果增加多了的供应不是卖给香港人住,我们增加供应后香港人仍然是不够地方住。所以我们另一方面的工作就是遏抑外来需求和投资需求。有一段时间,中国内地的买家相当多,因此我们遏抑这些外来需求,亦遏抑本地的投资和炒卖需求。因此,我们有所谓「双辣招」,我们会继续监察楼市的情况,因为我们现在仍处于一个低息环境,并且会继续坚持港人自住优先这个原则。买楼用以收租的不是自住,买楼用以居住但不是香港人,这亦不是港人自住。所以我们的原则是港人自住优先的原则。我们会本着这个原则,继续密切监察楼巿。

 

很多时候说起香港的土地问题,社会上对土地问题的认识,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香港已经没有工厂,工厂已经全部搬去中国内地,那我们就可以改建工厂,那么在巿区可以多很多住宅楼。但答案是,工厂楼由于我刚才说的原因,里面已经有很多种种非制造业的用途。工厂楼现在的空置率是十分低的。

 

工、商、住、铺,四大类楼宇当中,工厂楼的空置率只是高于住宅楼,是比商业楼及铺位的为低。所以我们不能靠改变工业楼的用途,去满足我们住屋的需要。我们亦不能靠像三、四十年前那样,将船坞改建成一个私人屋邨、将发电厂改建成一个私人屋邨。所以现在向社会供应土地,而使大家有楼住的责任落在政府身上。政府现在是最主要的土地供应者。所以政府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府的担子亦越来越重。重建的机会亦少了。过去那些四层高、五层高的旧楼,拆了它,可以建一座二、三十层高的楼,这类机会都没有了。所以我们必须靠供应新的土地,开辟新的土地。新的土地是什么呢?就是要改变规划用途,本来不是住宅用途,我们改做住宅用途。我们会继续做这些工作,继续增加短、中、长期的土地供应。

 

增加短中长期的土地供应,我们进行超越2030年的土地供应计划,包括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东涌、元朗南的新发展区、新市镇扩展,推展铁路物业发展项目,发展岩洞及研究新界北部及大屿山发展及保育等等。这些一切为了市民的需要,为了新一代香港人的需要。

 

我们只有继续增加供应,遏抑外来需求、投机的需求、投资的需求,我们才能令更多香港人成为业主,使更多香港家庭有楼自住。因此我经常呼吁全社会以全香港市民的需要,以他们的福祉,尤其以基层市民的福祉为要,支持政府开拓土地,改变用途。因为所有令到土地供应放慢的举动都有减少供应、推高楼价、推高租金的后果。客观后果在此,无论动机如何纯正,客观效果就是任何拖慢改变用途或政府开发土地的动作,就会使地价、楼价、租金继续上升。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无论动机是什么,什么人「着数」?什么人「蚀底」?我们必须要问。我希望所有真正关心香港房屋问题的人,应该协助政府尽快增加房屋供应,而不是拖慢房屋供应。

 

只要我们有建屋的土地,我们就可以从根本去决定长期积累下来的房屋短缺问题。只要我们有建屋的土地,我们便可以增加每个香港人的居住空间。

 

我们都知道买楼的价钱中主要的成分是地价,而不是建筑费。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值不值得去问一个问题:既然香港并不是已经用尽所有土地,我们现在仍有大量未用的土地,我们是不是应尽快改变这些土地用途,使我们可以在这些土地上建住宅,来满足社会上各个阶层市民的住屋需要。我们可否这样想像呢?有需要的香港人,譬如准备组织家庭的青年,他们只需要付做基建的费用,再加上建屋的建筑费用,我们就卖楼给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新的、小的单位,百多万就可以买得到。地契属于大家,不是属于某个人,不是属于特区政府,我们用大家的土地,将它开发、起基建、改变用途、在上面建屋,就用成本价钱卖给大家,为何我们不可以做呢?关键仍然是,我们社会是否愿意真正去面对土地短缺问题,我们是否愿意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尽快完成这些土地的改划工作,和完成基建的工作。

 

各位扶轮社社友:事在人为,「香港的未来」是美好的未来,只要我们能够放手去做,房屋问题一定可以继续纾缓,一定可以早日解决。谢谢。

 

(以上是行政长官梁振英10月12日出席地区扶轮论坛的致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