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
主席:
非常多谢30多位议员就房屋和运输的问题发表意见。
在房屋方面,首先,我要说明,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协助基层「上楼」和中低收入而可负担者置居,以及稳定私人楼市。在新增房屋供应方面,以公营房屋为多,而公营房屋当中,约七成是出租公屋。政府不会要人人买楼,但我们需要回应社会上部分中低收入者的置居需要。当前在供求严重失衡下,解决结构性的房屋问题,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不只是每日「叫」政府兴建多些房屋,或者每年公屋三万、四万个单位,便可以好像魔术般成真。我们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承担,平衡不同的需要及利益,作出艰难但必须的取舍抉择,腾出土地,以落实未来十年48万个房屋单位的总供应目标。我们没有议而不决的条件,如果我们不勇于走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就不能最终达致目标。我明白欲速不达的道理,但社会上不让我们等。面对社会上殷切的房屋需求,政府实在不能松懈,要寸土必争,多50、100个单位,就解决了50、100个家庭的安居需要,早一年就是早一年。
除了加快增建出租公屋和资助的出售房屋之外,在供应主导的策略下,我们也会促进公营房屋的流转,打击滥用公屋资源。
去年12月公布的长远房屋策略,提出进一步丰富资助自置居所的形式。就此,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建议房委会推出绿表置居先导计划,在正在兴建的公屋当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出售给主要住在公屋的「绿表」人士。房委会已经着手研究落实这个构思的详细安排,包括申请资格、定价机制、转售安排、选址准则等。社会上对这个构思有不同意见,我们是听到的,所以我们打算先推行少量单位的先导计划,以评估其成效及影响。我要强调,虽然先导计划下发售的公屋,定价是会比居屋为低,但我们是不会「贱卖」公屋。
主席,私人楼市方面,我们注意到自从去年中楼价回升。若2012年底和2013年初政府没有推出两轮需求管理措施,物业市场可能会更加炽热,为本港的宏观经济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巨大风险。当前楼市的升势,是受到低利率及量化宽松的国际大环境所影响。其实不单香港面对此环境,其他大城市,例如伦敦和悉尼都一样,过去一年它们的房价也上升得很厉害。政府关注楼市的情况,在有需要时我们会采取必要措施去稳定楼市。
对于居住环境欠佳的住户,我们已多次指出公屋是解决他们住屋需要的根本办法。如果找到土地,我们当然是用来兴建公屋,而不是兴建一些过渡性房屋。因此,我们呼吁各区支持我们的公屋项目,不要随便「Say no」。政府方面,各部门也要加强协调,做好交通和社区设施的配套。由于缺乏社会上支持,政府不打算为分间楼宇单位,即俗称「劏房」设立发牌或业主登记制度。但是,「劏房」的安全风险是不容忽视,屋宇署会继续对涉及楼宇和消防安全的违规情况加强执法。
有议员提议让未补价的居屋分租,以增加租盘供应,但亦有议员反对。我想指出,居屋单位在未缴付补价之前,是资助房屋。政府提供资助自置居所的政策目的在于协助受助人士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作自住之用。若容许居屋业主出租未缴付补价的单位,将涉及重大的政策变更。无论在法律上、政策上、操作上,我们均需要很小心去考虑,我说过不会一口拒绝研究,当然这不等于我会轻率行事。
在租金高企下,立法会内有呼声要求实施租务管制。其实租管这个问题在社会上有极大争议,没有共识,而且租管是双刃剑。本地过去经验和海外不少实证研究均说明,租管会导致一些预期之外的后果,包括减少租盘供应;弱势社群租屋倍感困难;业主会提高叫租、拣客及减低妥善维修保养其出租单位的意欲等。在当前供应偏紧的情况下,租管可能带来反效果,令广大租客未见其利、先蒙其害,在权衡利弊下,政府认为不适宜推行租管。
主席,在运输方面,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公共交通为本(亦即等于优先)、铁路为骨干,减少依赖私家车,善用道路资源,推动绿色运输、便行和「单车友善」的环境。
多个运输基建的项目出现工程滞后及成本上升,政府深感关注,会加强路政署的工程监督机制和力度。高铁方面,运输及房屋局对独立专家小组的报告中各项的观察和建议高度重视,我们会积极跟进有关的建议,并与港铁公司及相关方面商讨落实建议的安排,特别是有关工程监察和汇报方面。
我们会继续致力造就一个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统,让市民在享有便捷服务之同时,亦有所选择。虽然以铁路为骨干,但不等于「一铁独大」。
港铁公司作为国际上一个品牌,在香港以外发展业务是无可厚非,但大前提当然是以本港为业务基地,优先做好本地的铁路网络的服务和拓展。政府理解市民关注港铁的服务和票价问题。服务方面,政府要求港铁公司为系统的维修保养和列车更新进行适当投资,这是包括轻铁系统,以确保铁路服务安全、可靠;并会增加机电工程署的人手,有效监管铁路安全。政府亦会因应社会意见,与港铁公司探讨可如何进一步优化票价制度,以期做到票价公道(英文为「Fair Fare」)的原则。
虽然政府不打算在短期内考虑进行第四次整体运输研究,但我们会在今年内争取资源启动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检视重铁以外的公共交通服务,包括专营巴士、轻铁、公共小巴、电车、的士及渡轮等的角色定位,确保彼此之间功能互补,亦能维持便捷、多元、均衡及可持续的发展生态。
主席,我们会继续透过巴士路线重组,提升网络效率、减少道路挤塞及改善路边空气质素。过去两年我们完成了北区、屯门、沙田、大埔、青衣和元朗的区域性巴士路线重组,并在屯门公路及青沙公路的收费广场设立巴士转乘站,提供具吸引力的转乘路线组合及转乘优惠,以及较好的配套设施,我们会继续朝这个方向推展。
有多位议员关注到泊车位的问题。政府的泊车政策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就商用车方面,即俗称搵食车,我们在考虑每区的交通情况及业界和地区意见后,会在各区提供适量的泊车位,以配合业界的需求和发展。
至于私家车,政府会提供适量的泊车位以应付需求,但前提是不会诱使原拟乘搭公共交通的乘客转用私家车而导致私家车数目大增,加剧道路交通挤塞。我们会不断扩大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以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政府亦会适时检讨《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内有关泊车位的相关标准。运输署会在不影响道路安全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情况下,在合适位置加设路旁泊车位,以及要求发展商在合适的发展项目内,加入适量的公众泊车位。
在便行的政策目标下,我们会继续在新市镇和新发展区,推行「单车友善」的环境,以及检视全港单车限制区的交通情况。我们亦会改善现有单车径及单车停泊设施,并加强单车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
在人人畅道通行的计划下,我们正积极就各区由路政署负责维修保养的公共行人通道,推展211个加设无障碍通道设施的项目,预计在未来四年可分阶段完成近八成的项目。
与此同时,我们正推展获确认技术上可行、而且排名较前的「上坡电梯系统」项目。在18项已排名的建议中,有两项的建造工程已经展开;另外十项建议已完成初步技术可行性研究,并正进行不同阶段的勘测、设计及相关准备工作。
此外,我们正在一些人流畅旺的地区,包括元朗、旺角及铜锣湾推动切合各区具体情况的行人环境改善措施。
主席,「住」及「行」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政府会继续听取社区及立法会的意见,与时并进,因应政策优次和资源考虑,回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谨此陈辞,请议员支持致谢动议。
(以上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2月12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第二节:土地、房屋、交通、环境及保育)辩论的致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