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跳至主要内容。
字型大小
预设字体大小 较大的字体 最大的字体 订阅RSS 进阶搜寻 网页指南 流动/无障碍浏览 English 繁体 简体

权衡轻重 突破樽颈

2015年01月18日

none

发展局局长陈茂波

本届政府充分了解香港土地供应与社会需求出现严重落差,供不应求而造成楼价高和租金高、公屋轮候册申请超过26万、有市民更被迫选择入住工厦劏房、各种社区和社福设施缺地可建。上周大批市民冒雨排长龙递表申请新居屋,反映市民渴望循资助自置居所途径「上车」,令人动容。行政长官公布的施政报告,提出透过房屋委员会、房屋协会、市区重建局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等公共或非牟利机构,增加资助出售单位,以及房委会「绿表置居先导计划」等建议,说明政府正竭力回应市民的住屋需求,以及要让中低收入家庭有更多置业选择和机会的决心。但要应付大批市民的「上楼」、「上车」诉求,短中长期大力增加土地供应的工作必须继续。

 

过去两年多,政府多管齐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增加短中长期土地供应,长期土地供应的大型发展项目方面,我在过去的「随笔」中曾经先后触及,不赘了,我们会继续全力推进。面对市民在短中期内的庞大住屋需求,我们与等待「上楼」、「上车」的市民一样心急如焚,因此,必须加大短中期用地的供应量,并要加快供应的速度,其中改划土地用途和增加可发展密度均是重要的手段。就已物色到的约150幅具房屋发展潜力用地的改划工作,已分阶段展开。过去一年已展开改划的45幅用地,当中只有9幅完成,另有11幅则已完成了城规的相关程序,正待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可见面对的困难不少。我们来年会继续按计划推进改划及其他所需程序,如果要把这150幅用地赶及于2014-15年度至2018-19年度的五年内推出,以供兴建210,000多个单位,我们需要社会人士支持和地区人士的通力合作,共同商议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我必须再三强调,其中我们建议改划的绿化地带,绝对不是郊野公园,而是接近现有已发展土地或公共道路旁,或位于市区和新发展区边缘、缓冲及保育价值较低的地带。该70幅共约150多公顷用地,只占全港绿化地带的1%,个别用地更曾是平房区或采泥区。倘若能悉数将其顺利改划,便能提供80,000多个单位,其中七成以上是资助房屋。

 

我们尽力加快土地供应,并不代表会不顾土地规划和开发的程序,在提出将这些土地改作房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确保不会对交通、环境、保育及空气流通带来不可接受的影响,并会按既定的绿化指引和树木保育机制行事,务求尽量减低对环境的影响。但如果是因为景观、塞车或环境质素略受影响而置整体市民房屋需求于不顾,我们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严重还是大批市民继续「蜗居」严重?

 

解决市民「上楼」、「上车」的困难,政府绝对有诚意继续做好与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和说明工作,希望大家可以一同认识问题症结,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法,共同权衡轻重后作出抉择,我们不能再顾左右而言他,蹉跎岁月。

 

(以上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1月18日在其网志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