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体系具足够学额与灵活性

2025年8月18日

对于近日社会有声音关注「双非儿童」及各项人才入境计划下受养人子女会否对本港教育资源和学位构成压力,教育局发表文章,指香港教育体系具备足够学额与灵活性,能妥善应对新增的学额需求,同时保障本地学生的权益。

 

以下是教育局8月18日在该局网上专栏「政策正面睇」发表的文章

 

近期,社会有声音关注「双非儿童」及各项人才入境计划下受养人子女的就学情况,忧虑他们会否对本港教育资源及学位构成压力,甚至影响本地学生的升学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亦留意到有指受养人子女未能来港插班。综合各方资讯与数据,本文逐一厘清事实,以更全面地探讨相关情况,并说明香港教育体系具备足够学额与灵活性,能妥善应对新增的学额需求,同时保障本地学生的权益。

 

「双非儿童」来港就读的实际情况

 

「双非儿童」属香港永久性居民,一如其他香港永久性居民,他们可以按个人喜好及生活规划自由流动,选择在不同阶段在香港或境外生活或就学。政府进行人口估算(包括相应的学位估算)时,会考虑过往的趋势和现行的政策,并一直有将「双非儿童」包括在内。

 

先谈大学阶段。由2005年起,「双非儿童」的出生数字已有较显著升幅(较前一年增加5,171人,增幅达126%之多),所以如假设大部分适龄「双非儿童」均会以自修生身分来港投考大学,理应在2023年的文凭试考生人数中已可见端倪。

 

然而,观乎近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数据,2023年有7,637名自修生,相比上一年(2022年)的6,959人,只增加678人,增幅约10%。至于2024年文凭试,当年适龄「双非儿童」数目已达16,044,较上一年大幅增加6,771人,但当年的自修生人数(7,431)不加反减(减少206人)。至于2025年文凭试,当年适龄「双非儿童」数目为18,816,较上一年增加2,772人,自修生人数是10,161,较上年增加2,730人。

 

由此可见,文凭试自修生数据年度间时有升、时有降。我们估计部分「双非儿童」或许选择留在内地生活和就学,又或者在中小学阶段已到香港就学,没有在将近适龄报考大学时,大量来港参与文凭试以升读香港的专上院校。教育局会密切监察相关情况,通过收集相关数据,适时检视现有措施和政策,与时并进。

 

事实上,自2013年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每学年提供15,000个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收生学额。尽管中学毕业生人数由2013年的69,900名持续减少至2024年的49,200名,教资会资助的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收生学额仍维持在每学年15,000个,有空间吸纳没有在香港读中学、但选择以文凭试或其他认可的考试成绩回港/来港考取入读资助第一年学士学位的「本地学生」,包括「双非儿童」。此外,政府一直鼓励公帑资助和自资专上教育并行发展。在2025至26学年,本港的专上院校一共提供7,794个全日制经本地评审自资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为学生提供优质及多元灵活的选择。

 

受养人子女在本地升学

 

就专上教育而言,政府早前对资助专上课程学额和资助申请资格的修订并没有改变本地学生及非本地学生的定义。

 

因未符合居港规定而须以非资助形式入读教资会资助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的受养子女不会计入15,000个资助学额内。学校可酌情以超额收生的形式作出取录。教资会会监察受养人学生入学情况及相关超额收生的分项数字。

 

透过人才计划获签证来港人士的配偶及子女,若符合入境事务处订明的条件,可以受养人身分申请并获发签证来港居留。他们以受养人身分在港期间可以读书、工作。由于人才家长是其受养子女签证的保证人,如果保证人的香港签证失效,作为其受养人的签证也会受到影响。在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受养人的签证也同时失效,需要一同于逗留期限届满前离港。

 

香港学生的成绩不会受内地自修生成绩影响

 

文凭试采用水平参照成绩汇报(Standards-referenced Reporting)制度,与俗称「拉curve」的制度不同,而是根据预设的能力等级来汇报考生所达到的水平。在水平参照模式下,预设的等级水平是维持不变的(即去年取得5*的同学的水平,与本年在同一科取得5*的同学的水平一致),但每个等级的人数比例可以随考生所达到的水平而变化。考生所获得的等级是按照其表现及能力,与预设的水平比照后而订定。因此,考生所得的成绩能反映其所学到的知识及技能,无须跟其他考生比较,也不会受其他考生的表现而影响其所得的等级。在评级时,考评局以稳定的日校考生组群成绩数据为基础,来厘定各等级的临界分数,以确保每年文凭试的评级水平稳定,不受多变和不确定的因素所影响。亦即是说,香港学生的成绩不会受内地自修生成绩影响。

 

过渡期安排让受养人有序来港

 

过渡期安排旨在让受养人家长及早规划,令他们较为有序来港,同时亦让大学联合招生处和各院校的入学事务处有足够时间作相应的行政安排。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会严格审核自修生资格。

 

对于有意见提出取消过渡期,这会令受影响的受养人子女无法符合居港规定。政府认爲设立过渡期属可取做法。

 

严打违规办学 教育局零容忍

 

针对近期个别学校被指违规与第三方机构协作提供文凭试课程怀疑「借壳办学」的事件,教育局高度关注,对这些钻空子和不合规的做法持零容忍态度,已采取即时执法行动,跟进调查。

 

教育局会加强对学校(特别是提供正规课程的私立学校)的规管,已成立突击巡查小队,确保学校营运符合规例;并适时检视和完善各项措施的执行细节,防微杜渐,摒除害群之马。

 

教育局亦已即时设立举报机制,当香港学校在未经授权或同意下,怀疑被内地教育机构或中介假借学校名义代为招生,学校须实名举报,教育局会即时跟进,并会加强与内地教育部门沟通,从源头打击怀疑「借壳办学」等违规行为。

 

我们呼吁业界团结,守护专业诚信,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例;呼吁本地教育机构切勿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如发现有任何违规情况,教育局定必严肃跟进。

 

受养人子女插班安排完善

 

受养人子女家长需明白,香港中小学实行两文三语(即能书写中英文,操粤语、普通话和英语)政策,两地课程内容亦不尽相同。与本地家长无异,其子女与其他本地儿童竞争入读心仪中学的同时,并需达到学校的要求(包括语文);因此,在选校时家长需同时考虑心仪中学的学额数目和其子女的语文水平,为其子女提供最合适的学习环境。

 

如15岁或以上学生(包括新来港学童和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来港人士的受养人)欲向教育局寻求中四或以上级别学位安排支援服务,教育局区域教育服务处会提供相关地区有学额空缺的学校资料,以便家长为子女向心仪学校直接递交入学申请。由2025至26学年起,教育局区域教育服务处的学位安排支援服务亦将延伸至15岁或以上有需要的学生,以满足高中阶段的就学需求。

 

教育局一直与各主要学校议会和地域校长会保持联系,并密切留意学校收取插班生情况,以及向公营中小学重申,如学校在相关级别有学额空缺,须积极取录插班生,以确保合资格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会定期在网页发放各区公营中学学额空缺情况的资讯,以增加透明度及便利专才家长为子女申请高中插班。

 

教育局会持续检视各项措施的推行情况,保障学生学习及升学的福祉。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