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基北京介绍十五运会筹办进展
第15届全国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今日在北京出席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介绍十五运会筹办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与国家体育总局、广东省和澳门特区相关官员一同介绍十五运会的筹办进展和亮点。
陈国基在开场发言表示,香港历史性地跟广东和澳门一起承办十五运会,意义重大,体现国家对香港的高度信任和重托。
他说,全运会在大湾区城市举办,将进一步增强香港年轻人对国家整体发展和大湾区城市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国民身分认同。举办全运会也将进一步促进粤港澳民心相通,带动一程多站跨境旅游新格局,为大湾区经济发展创造新机遇。
回应有关香港承办赛事的优势时,陈国基说,香港早前成功举办十五运会测试赛,充分展现香港承办大型赛事的能力。他指,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吸引国际和内地游客以及媒体往来;凭借「一国两制」下的制度优势和地缘优势,加上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香港有经验、有能力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为国家体育发展贡献一份坚实力量。
他说,香港体育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新落成的启德体育园,已成为香港的体育地标,连同香港单车馆、粉岭高尔夫球场等完善设施,构成办赛的坚实硬件基础。同时,香港已累积丰富的大型赛事筹办经验,包括香港马拉松、国际七人榄球赛等不同国际赛事,展现高效的协调和执行能力。
关于全国运动会促进香港体育发展方面,陈国基说,全运会是国家最大型的综合运动会,办好全运会不单有助提升香港的国际体育地位,更激励青年投入体育事业,培育本地运动员和运动管理人才,长远促进香港的运动産业发展。
他续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全力支持和协助下,香港与内地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赛事组织、场地准备、义工培训、安保措施等方面紧密对接、密切协作,充分体现协同效应。
陈国基重申,举办全运会是香港特区政府的重要任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各自专业领域上积极准备;完成十五运会后,各部门所累积的经验将为香港特区政府未来承接更多大型体育盛事做好准备。
有关三地协作举办赛事时遇到的挑战,陈国基说,十五运会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公路自行车和田径马拉松两个项目首次以跨境形式进行,以展现三地共同承办十五运会的特色,是本届全运会的亮点。
他指,赛事涉及粤港澳,每个细节都需要三地政府共同筹划和密切配合。在筹办过程中,三地一直保持紧密交流,包括视察跨境路线、统筹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工作会议等,其间有不少挑战,例如封路安排、关口临时管控、赛事期间闭环管理、沿途车队护送;以及利用科技确保通关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车队和运动员不会偏离赛道等,牵涉大量协调工作。
他又说,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以至体育界之间在政策、人才培训、设施、训练、管理、技术等多方面交流,并以全运会赛事活动激发香港市民对运动的热情、参与和支持,进一步增强香港在大湾区体育事业的影响力。
就承办十五运会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作用,陈国基表示,本届为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的全运会,香港也是首次参与承办这项全国体育盛事,不但能提升香港筹办大型体育盛事的能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更是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契机。
陈国基说,十五运会将进一步为大湾区体育交流、人民交往、经济协同等领域创造新机遇;而为方便内地旅客来港观赛,组委会正积极争取内地居民赴港签注利便措施,让旅客可跟着赛事去旅游,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
陈国基指出,三地透过联合办赛,有效建立粤港澳多层联络机制,包括常态会议、联合工作小组等。此外,三地政府共同努力下,在重点领域达成共识,包括跨境通关、物资调配、食品安全、绿色赛事等互认合作,为大湾区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提供实践机会,也为打造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的多元化城市群创造新篇章。
他又提到,十五运会将三地的优势资源进行互利互补,推动大湾区文体旅融合的同时,也以赛事激发市民的热情。
一方面,香港市民直接参与国家盛事,主场观赛,见证国家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深化国民自豪感;另一方面,香港特区招募超过17,000名义工,既增进社会凝聚力,也充分表现香港市民服务社会的热诚,以及对国家大型盛事的支持。
为迎接全运会来临,陈国基提到,香港下月2日将举办倒计时100天的大型活动,并于下月3日在全港18区开展以全运会为主题的全民运动日,鼓励市民多做运动并关注全运会,营造全城期盼的氛围。
除了陈国基,今日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官员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佟立新;十五运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委常委王曦;以及十五运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