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宝:的士网约车并存以利民行

2025年7月19日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表示,政府三线并进,包括向首队的士车队发出正式牌照;建议修例强制所有的士安装车厢摄录机、行车记录仪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须提供电子支付方式;提出网约车规管框架建议,冀提升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的质素。

 

调查显示,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乘客量每日约为88万人次,的士和网约车分别占78%和22%。在约300名受访的士司机中,逾七成有透过网约渠道取得订单,其中,载客行程约三分一经网约渠道取得。约65%受访市民、85%受访司机支持政府立法监管网约车平台。

 

陈美宝指出,的士与网约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各有优势、共存互补,相信藉着多管齐下的措施,可为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缔造良好竞争环境,提升包括的士在内的整体营运效能和营业空间。

 

以下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7月1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今年7月是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质与量同步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三线并进:运输署向首队的士车队发出正式牌照;而针对传统的士,我们即将提交附属法例修订建议,强制规管所有的士均要在车内安装「三宝」,即包括车Cam(车厢摄录机)、行车记录仪及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及要求所有的士司机必须提供电子支付方式;当然还有提出了社会都十分关心的网约车规管框架建议。我们在不同方面努力,初衷都是为提升整体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的质素,不单要令市民有车搭,更希望市民的每一个车程都舒适、安全、有保障。

 

多管齐下助力的士升级转

 

香港的公共交通便捷度属世界顶级,每日约有九成出行人次依赖公共交通网络。的士亦担任重要的辅助角色,占整体公共交通服务乘客人次约6%。本届政府积极推出多项改善的士服务质素的措施,系统化管理的的士车队将会是行业改革的领头羊。

 

本周一,星群的士成为首个获运输署发出正式牌照的的士车队,我在发布会上衷心表达我对各的士车队寄予厚望。车队的士车龄新、车款多;车队严谨管理加盟司机,既能为乘客提供有质素保证的服务,亦可让司机安心接网约单,同时维持可在街上接载截车的市民,或于的士站候客等固有优势。我留意到车队在正式营运的头数天服务也许未臻完美,但负责人随即公开解说、即时跟进,显示出业界有心人的承担和魄力。我亦欣悉有车队司机收入可高于一般的士三成,相信各车队会继续努力,以优质工作条件及升级服务吸引司机及乘客,共创多赢局面。

 

我们亦在现有法例上下工夫,助力业界提升质素,包括增加的士最高乘客座位数目、引入的士司机违例记分制度和两级制罚则。而我们亦在昨日刊宪,提出《2025年道路交通(车辆构造及保养)(修订)规例》及《2025年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车辆)(修订)规例》。修订规例旨在规定所有的士均要在车内安装「三宝」,即包括车Cam(车厢摄录机)、行车记录仪及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士司机亦须提供电子支付方式,希望让市民出行更有保障,体验更好。此外,我们会进一步优化的士笔试,令考核更切合业界运作需要,吸引新人入行。

 

网约服务需求清晰  两步立法凝聚共

 

2014年,第一个网约车平台进入香港市场。不只在香港,网约车在世界各地都逐渐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网约车这个议题在香港存在多年,当中牵涉的问题相当复杂,当中当然包括不少市民对的士服务质素不满而转乘网约车。然而,我知道亦有不少朋友认为的士可以随时在街头截车的营运模式相当方便。政府为改善个人化点对点服务的质素及营运,早于2014年已开展《公共交通策略研究》,就包括的士服务等各种铁路以外公共交通服务角色和定位作全面及有系统的检视。我们及后曾推动专营的士、成立的士服务质素委员会、推出一系列措施改善的士行业的发展等等,以至现时推出的的士车队制度,都旨在提升服务质素,让乘客受惠。

 

根据运输署委托顾问公司去年底开始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现时每日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的乘客量约为88万人次,当中的士和网约车分别占约69万人次(78%)和19万人次(22%)。即每五程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当中,约一程由网约车提供。我们亦访问了约300个的士司机,超过七成的受访的士司机有透过网约渠道取得订单,其中载客行程中约三分之一是透过网约渠道取得,而其余行程则是直接在街上接载截车的乘客。在调查中,约65%的受访市民和85%的受访司机支持政府立法监管网约车平台。

 

我相信一个清晰的网约车监管制度是社会各界,包括市民、司机、业界乐见。我们现时采取两步走的方式处理,先求共识、取平衡,并加以巩固,以制定主体立法框架。我们非常感谢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各委员昨天的宝贵意见,社会上的不同声音我亦有仔细聆听。我们会细心研究,尽速处理社会共识,争取在本立法年度内完成主体法例修订的审议程序,为接下来的技术细节提供法律基础。我们会争取于明年上半年向立法会提交附属法例的修订,届时将会对平台、车辆和司机在营运模式、硬件配套和相关牌证要求等事宜一一敲定。

 

并存互补  提升的士营运空间和效

 

的士与网约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各有优势,能够共存互补。我希望亦相信藉着多管齐下的措施,定能为整体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缔造更良好的竞争环境,消除不确定性,并提升整体(包括的士)的营运效能和营业空间。我们以为市民提供更好、更多选择的个人化点对点服务为首要目标,亦为司机们以至业界创造更理想、更广阔的营业空间。正如我在公开场合不时提到,有竞争才有进步,政府规管就是为了确保的士与网约车业界良性竞争,持续发展,让乘客成为最大赢家。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