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优势 促进文创产业发展

2025年3月23日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表示,香港在发展文创产业上拥有许多独特优势,欢迎更多文创企业善用香港的资金、人才、信息、国际化和专业服务,发展国际业务。

 

他提到,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建议未来五年支持文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者和生产者推进超过30个文化IP项目,又会就企业购入知识产权使用权的整笔特许费用等开支检讨税务扣除安排。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也会扩阔目标企业范围,策略性地引入更多结合创科的文创企业,以加速本地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他又指,政府会加强于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推广工作,鼓励各地企业充分利用香港全面的筹融资功能以及大湾区的创科生态体系,加速扩展业务。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3月23在网志发表的文章(附短片):

 

一连两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今早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数百位来自全球各地的跨国企业主席、行政总裁、商界领袖、学者及国际机构代表,聚首一堂,从不同角度探讨全球最新发展动向和潜在协作机遇。

 

这个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论坛,自2000年首次举办以来,一直以「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为宗旨,透过高级别的互动讨论,促进更广泛的国际层面合作、知识交流和经验共享。我这次应邀到北京出席论坛,并会在其中一个专题研讨会上就如何透过改革激发增长动能作主旨演讲。

 

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当前正面对多重挑战。个别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和政策摇摆加剧了地缘政治风险和经济碎片化;科技创新引发商业营运以至模式的颠覆式变革;人口高龄化为消费需求结构以至投资偏好带来渐进但巨大的转变。对香港而言,这些趋势难免会为发展造成挑战,但也可为我们带来机遇。

 

就以近年正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一些深受欢迎的知识产权(IP)品,成为不少人对文化认同与情感连结的载体。这些IP衍生出大量商品,并引发跨界别的创作,由动漫、电影到音乐;玩具、主题公园以至餐饮服务,再结合智能终端与网络营销的发展,带来了庞大的商机。内地近年崛起的「谷子经济」,其相关产品和影视娱乐便深受年青人追捧,估计相关市场规模达数以千亿元计。

 

我这次访京亦特意到访一家在业内具领导地位的潮流文化创意企业,考察文创类IP产品的孵化,并了解该企业丰富的IP产品管理和营销经验。可以说,要成功经营这些文创类IP产品,必须具备几个关键元素,包括:(一)产品与客户间的感知以至思想交流;(二)产品能为客户带来不同面向的体验;及(三)产品有不断变化、迭代以至革新的潜力。

 

不同角色的产品或造型所讲述的故事,传递着不同的思想与情感,让人产生共鸣,从而转化为对产品及品牌的喜爱与支持。一些IP产品的热卖,除了是满足消费者的实际消费需求,亦是看准了消费者格外重视的购买乐趣和过程体验。

 

香港在发展文创产业上拥有许多独特优势。中西文化荟萃、多元包容的创作空间以外,我们的创作人同时了解内地市场,亦有前沿的国际视野,能创造出引发大众共鸣的内容和角色。我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提出,政府将于未来五年,支持文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者和生产者推进超过30个文化IP项目。为加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预算案亦提出就企业购入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所支付的整笔特许费用,和向相关联者购入知识产权或使用权的相关开支,进行税务扣除安排的检讨。

 

此外,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亦将扩阔目标企业范围,策略性地引入更多结合创科的文创企业,以加速本地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欢迎更多文创企业,善用香港这个联通内外的国际平台在资金、人才、信息、国际化和专业服务等各方面的优势,发展国际业务。

 

事实上,本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一直在巩固和提升。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香港的整体评分大幅上升11分,位列全球第三,与榜首纽约的得分差距进一步收窄,并继续在亚太区居首。更令人鼓舞的是,本港金融科技上的评分大幅上升30分,排名跃升五位至全球第四,足证我们近年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生态圈的工作渐见成效。

 

现时香港交易所处理的上市申请超过100宗,当中既有新能源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亦有最近引起大家兴趣的内地「小龙」企业,非常热闹。这次访京我参访的另一家企业,专注应用人工智能于智慧交通管理、自动驾驶、感知机器人等领域,负责人向我表示除了正计划在香港设立国际业务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外,亦正筹备在香港上市,进一步把业务拓展至全球其他市场。

 

未来,我们会继续加强于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宣传推广工作,鼓励各地企业充分利用香港全条链的筹融资功能,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蓬勃的创科生态体系,加速扩展业务,共同实现更好发展。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