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先进建造技术提升效益

2025年3月16日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撰文介绍不同工程项目如何善用先进科技和建造技术,降低建造成本和提升效益,包括推动公私营应用遥控天秤系统、在粉岭北新发展区采用S960国产超高强度钢材建造行人天桥等。

 

以下是发展局局长甯汉豪3月16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附短片

 

政府一直关注香港建造成本相对高的问题,并自2023年第四季开始展开策略性研究,就减低建造成本措施制定了四大具体方向。今次,我邀请了发展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同事、工地人员和发展商代表,介绍他们如何于不同工程项目善用先进科技及建造技术,以降低建造成本,提升效益。

 

推动公私营应用遥控天秤系统  为操作员节省一成工作时

 

有关策略性研究参考了国内外的工程经验,以及本地建造业界不同持份者的意见,所制定的四大具体方向包括︰优化项目采购模式、善用先进科技及建造技术、精简审批流程,以及检视设计标准及要求。我们今年起会以成熟一项推一项、先行先试的模式推行相关的策略性措施。

 

在善用先进科技及建造技术方面,发展局助理秘书长(项目推展及策略)梁咏恒介绍了最近应用于公私营项目的遥控天秤系统。他表示,发展局透过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与建筑署合作,在首个工务工程项目(加路连山道区域法院)引入遥控天秤系统,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IoT)在地面遥距控制天秤,为天秤操作员节省上落天秤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发展局同时亦牵头协助上述工务工程项目相连的私人发展项目应用系统。我们会继续加大力度推广采用系统,期望有更多公私营项目响应。

 

天秤操作员严家伟表示,操作传统天秤最花时间在于每次上落楼高50、60层的天秤驾驶舱,动辄要一个多小时,占工作时间逾一成,而应用遥控天秤系统后,天秤操作员只需到地面设置的驾驶舱工作,大幅节省上落天秤时间。他又说,传统天秤驾驶舱内有较多盲点,而遥控天秤系统则配备了多角度高清摄像镜头等功能,令他视野更清晰,更具信心精准操控天秤,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率先在辖下项目采用遥控天秤系统的希慎兴业执行董事及首席营运总监吕干威表示,发展局积极鼓励业界应用创新科技,牵头与劳工处到工地实地视察环境,在过程中提供不少技术意见,让工程团队更有信心可以在符合职安健法例下成功应用遥控天秤,有助推动整体行业创新技术的应用及智慧建筑的长远发展。

 

全港首例S960国产超高强钢行人天桥  整体成本减近三

 

在应用先进物料方面,土木工程拓展署在粉岭北新发展区---粉岭绕道东段(石湖新村北至龙跃头)率先采用超高强度的S960钢材建造两条行人天桥,属于全球首例。

 

土木工程拓展署工程师郑允健表示,其中一条行人天桥位于粉岭梧桐河上方,附近有架空电缆,行人天桥上方亦要同时建造绕道的行车桥,施工的空间及可用机械非常有限;另一条行人天桥位于拟建的龙跃头交汇处,地下布满电缆、食水及煤气喉管等公用设施,因此整个设计需要轻量化,建造时亦要善用预制方式,争取早日完成项目。

 

有见及此,工程团队以勇于创新的思维,采用S960超高强钢建造天桥。S960是国家自主生产的超高强度钢材,相比一般在基建中使用的S355钢材强度高近三倍。采用S960建造可大幅减少所需钢材、减轻桥梁的自身重量,从而降低了地基、运输和吊装成本,令整体建筑成本减少近三成。

 

与大学联手订立设计标准  为业界日后广泛应用打好基础

 

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级工程师梁伟乐表示,将S960超高强钢应用于行人天桥的建设属全球首例,因此坊间缺乏相关设计标准。为方便业界日后更广泛使用,部门早在项目开展前便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深化S960钢材科研及应用合作备忘录,糅合一贯在香港桥梁设计所使用的欧洲设计标准与本地大学的科研成果,创造于桥梁使用新物料的条件,打破使用新物料、新技术的障碍。

 

横跨东铁线行车桥成功转体接驳  新技术令工期缩短一

 

就应用创新施工方法,土木工程拓展署工程师梁文懿及高级工程师谭建生介绍了粉岭北新发展区---粉岭绕道东段项目的两条行车桥建造工程。行车桥横跨现有东铁线铁路,其中一条长约140米,重逾7,000吨,受现场环境所限,使用传统建桥方法非常困难。工程团队勇于求变,以突破思维采用了全港首次应用的桥梁转体施工方法,不单令工期缩短一年,更大大减低了施工风险及对铁路的影响。

 

若采用传统建桥方法,以架桥机在路轨上空吊运预制组件以组装巨型桥面,未完成的桥段便要悬吊在铁路上空达两年之久,不仅对铁路营运造成重大安全风险,更只可以在深夜港铁非行车时段进行装嵌工程,工期较长且风险亦高。

 

采用创新且高效的桥梁转体方案,则可先在铁路旁边建造完成整个桥段,然后于一晚内进行桥梁转体工序,将桥梁水平旋转,令桥身瞬间跨越铁路,大幅缩短工期约一年,不但节省工程开支,同时减少施工对铁路服务的影响。两条行车桥分别于去年9月和11月凌晨顺利完成桥梁转体,大大改善粉岭北新发展区的交通连接,并为北部都会区的整体规划提供重要支持。

 

发展局辖下部门积极采用新材料及新技术,为日后应用于其他基建项目提供宝贵经验。未来政府会在更多工程项目中应用,降低成本,提高建造业生产力。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