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始回顾卫生工作

2022年6月30日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在网志撰文,回顾该局辖下卫生科五年来的工作。她指,除了领导抗疫,在加强基层医疗、控烟、中医药发展、推广母乳喂哺等均取得显著成果,也祝愿未来医务卫生局团队工作顺利。

 

以下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6月30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周日刚与大家分享了食物及卫生局辖下的食物科过去五年工作,今天我会与大家分享卫生科的工作成果。

 

领导抗疫

 

特区政府一直坚守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全力做好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感染的工作,同时推动全港市民按时接种合适剂次的新冠疫苗,加强整体防护屏障,让社会走上更广阔的复常之路,稳步前行。我们一直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力臻至善。

 

自2019冠状病毒病在2019年12月31日爆发以来,食物及卫生局卫生科的同事,联同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同仁,一直日以继夜抗疫,守护市民健康。过去两年多,政府举行了多次由行政长官领导的高层跨政策局和部门会议,以督导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工作。而由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卫生署和医管局同事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更不计其数。其间,共有40位专家就各方面的抗疫工作向政府提供意见。特区政府由一直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广东省和澳门特区政府的卫生部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紧密联系。去年11月内地防疫专家到港视察香港的防疫抗疫工作,肯定了特区政府的工作成效。

 

过去两年半,我们为对抗疫情,推行了不少措施,而就当中特定范畴,政府在《预防及控制疾病条例》下订立十项公共卫生紧急规例,及在《紧急情况规例条例》 下订立一项紧急规例,并定期更新,为有关抗疫工作提供法律基础。以下让我作点题式的汇报:

 

  • 我们一直保持高度警觉,通过多点多次检测和检疫措施控制输入个案,当中已考虑海外地区的大流行和感染风险。在2020年于机场首次设立检测中心作检测待行。其后于2020年12月实施指定检疫酒店计划,规定所有从海外抵港人士必须在闭环管理下,由机场乘搭政府安排专车前往指定检疫酒店进行强制检疫。

 

  • 早发现∶把公私营界别的检测能力大大提高至每日超过十万次,尤其在第五波疫情期间把本地核酸检测量一度大幅提升至每日20至30万次。

 

  • 已进行逾4,800万次检测,或以每百万人计已进行650万次检测,令香港成为检测密度最高地区之一。

 

  • 率先采用污水监测方式追踪2019冠状病毒病在社区传播的情况。

 

  • 需检必检∶按风险评估就指明人士或群组发出强制检测公告,并在有需要时就处所发出限制与检测宣告(即围封强检),规定处所内所有人士接受检测,以阻止病毒在社区传播。

 

  • 应检尽检∶自2020年7月起,为特定群组(即较高风险、高接触和涉及重要基建服务的人士)提供免费病毒检测服务,已检测超过340万个样本。

 

  • 愿检尽检∶为市民提供便捷的自愿检测服务,包括通过全港多达188个派发点和83个收集点,便利市民递交深喉唾液样本,进行免费检测,以及通过多达21间社区检测中心及约80个流动采样站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 长者优先∶自2022年4月起已为长者免费提供约1,100万份快速抗原测试套装,以鼓励较高风险的长者不时自行进行快速测试,恒常监察身体状况。

 

  • 个案追踪∶一直加强人手及增加个案追踪办公室的数目,务求迅速找出及截断传播炼。于2020年12月推出为追踪接触者而设的内部资讯网站,以连接有关部门、机构和现有资讯系统。

 

  • 检疫及隔离设施∶自2020年2月起,先后使用康乐度假村、未入伙的公营房屋、酒店等设施作为检疫中心。加上竹篙湾检疫中心设施自2020年7月起分四期落成启用,提供约3,400个特建单位作检疫用途;在由2020年2月到第五波疫情(2022年初)前,高峰时全港的检疫设施共提供超过4,500个单位。

 

  • 2022年初第五波疫情开始,先后使用康乐度假村、酒店、公共屋邨、由现有检疫中心改装的设施作为社区隔离设施,供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士入住进行隔离;并协调各政策局及部门建设及营运九个由中央援建的社区隔离设施,极速完成,至5月底共提供约23,400个单位。

 

  • 第五波疫情期间,协调各政策局及部门征用室内体育馆和其他合适设施设立八个长者暂托中心,主要服务症状轻微或没有病征的确诊安老院舍院友及经医管局评估后确认为正在康复并适合入住的长者,让他们在医护监察下康复,高峰期共提供约3,000个床位。

 

  • 于2022年4月于竹篙湾第三期设立指定隔离设施,供情况较稳定且有照顾者陪同的长者和没有成人陪同的未成年人入住,并灵活调整社区隔离设施及检疫中心的使用。

 

  • 于2020年12月底实施指定检疫酒店计划,规定所有从指明地区抵港人士必须在指定检疫酒店进行强制检疫,至2022年5月底共约有30万名抵港人士入住,从中成功检出1,440宗阳性个案,避免病毒流入社区。
  • 提高医院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包括:

 

  • 调配约1,250张第一线隔离病床,以及把某些普通病房改建为标准负压病房。

 

  • 医管局早于2020年4月在亚洲国际博览馆首次设立和扩展社区治疗设施。在中央政府的财政和技术支援下,仅以四个月时间,在2021年1月建成可容纳820张病床的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收治新冠病人。

 

  • 在2022年第一季完善分层分级治疗体系,进一步大幅调拨各医院普通病床为专门照顾新冠患者的病床、把九龙中联网的伊利沙伯医院转为定点救治医院,连同原有隔离病床,最多可提供共约11,500张病床,即近半普通科病床(急症及复康病床)收治新冠患者。此外,医管局也提升了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改称为新冠治疗中心)和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以增加收治病人入院的能力。

 

  • 为加强及完善支援居家的确诊人士,医管局在全港各区开设多个指定诊所,提供便利给新冠病人求诊,如有需要,诊所医生会根据情况尽快处方新冠抗病毒口服药物。医管局亦透过不同渠道,提供简单清晰的新冠口服抗病毒药物资讯及指引,帮助医生同事尽快处方相关药物。

 

  • 于2022年2月推出居安抗疫计划,安排经评估为合适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同住家人进行家居检疫。

 

  • 设立指定隔离设施,供被界定为密切接触者的安老院舍院友、残疾人士院舍院友和没有成人陪同的未成年人入住。

 

  • 在竹篙湾设立抵港外籍家庭佣工的指定检疫设施。

 

  • 中医药治理新冠病人∶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疫情预防、治疗及复康工作上的角色,包括:医管局自2021年1月起推展住院病人中医特别诊疗服务。政府亦在社区隔离设施、暂托中心及安老院舍等场所加强使用中医药,并为正在接受隔离或检疫人士以至广大市民提供中医药支援。此外,政府协调中医药界动员推展各项工作,包括透过中医药发展基金推出齐心抗疫---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以资助中医师为确诊患者提供免费遥距诊症及中药配送服务。医管局亦于2020年4月推出中医门诊特别诊疗服务,提供免费中医复康服务。

 

  • 疫苗接种∶于2021年2月推出全港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接种计划,为合资格人口提供免费科兴及复必泰两款疫苗。自疫苗接种计划推行至今,政府合共采购超过2,100万剂疫苗,包括超过1,200万剂复必泰疫苗及910万剂科兴疫苗,我们有足够的疫苗为全港合资格人士进行第一、第二和第三剂的疫苗接种。截至6月4日,本港市民合共接种了约1,722万剂新冠疫苗。已接种最少一剂疫苗的市民约671万名,当中包括92.2%的三岁或以上人口。

 

  • 继续推行措施,鼓励特定群组接种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尤其是70岁以上的长者,以保护他们不幸染疫时不致出现重症情况,以及建立保护屏障。

 

  • 经检视相关临床数据,儿童接种科兴疫苗的最低年龄降至三岁,接种复必泰疫苗则降至五岁。

 

  • 收紧对公务员、公立医院及安老院舍员工、教师、本地机组人员、机场员工及货柜码头工人的疫苗接种要求,从而为社区提供更大保障。

 

  • 回港易∶于2020年11月推出「回港易」计划,香港居民只要符合所有指明条件,从内地及澳门回港时可获豁免强制检疫。截至2022年5月25日,超过48万人次经计划回港。

 

  • 来港易∶于2021年9月15日推出「来港易」计划,非香港居民只要符合所有指明条件,从广东省及澳门来港时可获豁免强制检疫。

 

  • 社交距离措施∶继续推行社交距离措施,并因应疫情发展定期检视并适时调整有关措施。

 

  • 科技抗疫∶医管局已于2019年12月中推出一站式手机应用程式HA Go,综合医管局现时多个应用程式,加设多个贴心的新功能,令病人整体医疗保健旅程更完善。为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疫情,医管局迅速扩展HA Go的功能,包括预约指定门诊、遥距医疗及连结「携手抗疫」专页。

 

  • 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不同阶段的疫情发展,医管局自2020年初起适时调整非紧急及非必要医疗服务。为配合服务调整,医管局扩阔部分公私营协作计划的服务范围,并推出紧急公私营协作计划,例如骨科手术、膀胱镜检查、胃镜检查及乳癌手术等,让受影响病人可尽早得到诊治。

 

  • 因应2021年底第五波疫情爆发令公立医院病床需求急剧增加,医管局透过与两间私家医院既定的低收费病床机制,及之后在食物及卫生局协助下与私家医院开展新的协作计划,转介病人到私家医院接受治疗。

 

  • 食物及卫生局及其辖下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拨款5.45亿元,资助大学进行与2019冠状病毒病相关的研究项目,已有70个项目获批。

 

  • 向市民免费派发超过1,070万个可重用的铜芯抗疫口罩+™和6,300万个外科口罩。

 

医疗成果

 

在过去五年,食卫局的工作有一半时间都在全力抗击疫情,但与此同时,我们亦继续努力推进各项医疗卫生的政策措施,确保香港的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市民健康得到最佳保障。

 

基层医疗健康

 

  • 基层医疗健康是食卫局医疗政策的重中之重。行政长官在2017年的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崭新运作模式的地区康健中心,致力扭转目前以治疗为主的医疗服务和减轻对公营医院的压力,而锐意加强以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服务。我们分别于2017年11月及2019年3月成立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及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推动基层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

 

  • 葵青及深水埗的地区康健中心已分别于2019年9月及2021年6月开始营运;已批出另外五间地区康健中心(黄大仙、屯门、南区、元朗和荃湾)的营运服务合约。

 

  • 推展黄大仙、屯门、南区、元朗和荃湾的地区康健中心及其余11区的地区康健站,以加快推进地区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所有地区康健中心服务将于本年内达致18区全覆盖。

 

  • 于2021年下半年在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开展地区康健中心公私营协作先导计划,为初次确诊糖尿病或高血压的会员提供受资助的医务谘询服务。

 

  • 全面检讨并完善基层医疗健康发展各方面的规划,以期为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制订可持续发展蓝图。在基层医疗健康督导委员会的努力及同事的全力以赴下,我们已完成制定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框架,就整合服务、强化管理、改善资源运用、增加人手规划及培训,以及加强疾病数据监察及健康纪录互通五大方向定下目标和建议。现届政府会将蓝图中的具体建议意见交由下届政府考虑,以制定合适的执行方案。

 

疾病防控

 

  • 抗菌素耐药性∶于2017年7月推出《香港抗菌素耐药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7至2022)》,并在2020年就行动计划进行了中期检讨。检讨结果显示,相较于2016年的基线情况,本港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而相关行动亦已根据行动计划所订的时间表开展。政府正拟订第二份计划,以制订下一阶段的应对策略。通过大家的努力,第一份《香港应对抗菌素耐药性策略及行动计划(2017至2022)》取得良好成果。在这基础下,我有信心可以稳步迈向第二份行动计划(2023至2027)订下的目标。

 

  • 非传染病防控∶于2018年5月推出《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当中定下九项本地目标,以期在2025年或之前减少非传染病对香港所造成的负担,多项相关工作逐步取得成果,达到阶段性目标。

 

  • 癌症防控∶于2019年7月推出《香港癌症策略》,并于2020年7月推出网上资源中心,提供与癌症相关的健康资讯。《癌症策略》制定就监测、预防及筛查、及早诊断和治疗、康复者支援和加强科研相关的癌症防控策略,令香港癌症防控工作优次和方向更清晰。我们的愿景是减轻癌症对本港造成的负担,改善癌症病人的生活质素,以及提高他们的存活率。癌症策略以更具策略性、协调性、以及以人为本的方式应对癌症对市民健康和社会带来的挑战。随着卫生署、医管局、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和相关机构过去三年共同努力落实癌症策略的工作,我们正逐步达致各个范畴的预期成果。

 

  • 《2020至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于2020年10月推出《2020至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并落实行动计划藉以减少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数目。

 

  • 疫苗接种计划∶在2018至19季度扩大疫苗资助计划以涵盖50至64岁人士,并为小学学童提供到校外展接种服务,令季节性流感疫苗的接种率较2017至18季度上升46%。学校外展疫苗接种先导计划已分别由2019至20及2020至21季度起转为恒常项目,涵盖小学,以及幼稚园和幼儿中心。

 

  • 子宫颈癌疫苗∶由2019至20学年起,为就读小学五年级的女童接种子宫颈癌疫苗,并由2020年7月起为怀孕妇女接种百日咳疫苗。

 

  • 大肠癌筛查计划∶大肠癌筛查计划于2016年以先导形式推出,并于2018年8月转为恒常项目。计划于2020年1月起,资助50至75岁没有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居民接受筛查。

 

  • 乳癌筛查∶采用风险为本的方式进行乳癌筛查,由卫生署于2021年9月起以先导计划分阶段为44至69岁的合资格妇女提供筛查服务。

 

  • 于2020年3月在公务员诊所推出综合治疗计划和「简易配」先导计划,加强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公务员及合资格人士的医疗服务。

 

  • 加强少数族裔健康教育∶通过为少数族裔人士翻译并制作更多宣传教育物品,协助他们使用卫生署服务,以及更有效地推行健康教育。

 

控烟策略

 

  • 于2019年2月向立法会提交草案,以禁止进口、制造、售卖、分发和宣传另类吸烟产品,包括电子烟、加热非燃烧烟草产品及草本烟。《2021年吸烟(公众卫生)(修订)条例》于2021年10月获立法会通过后刊宪,并于2022年4月全面实施。

 

  • 已把隧道出入口范围内或通往快速公路或隧道的14个巴士转乘处划为禁止吸烟区。

 

  • 香港吸烟人士比率创历史新低,由80年代初的23.3%持续下降至2021年的9.5%,是首次降至单位数字,亦是香港控烟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长远而言,我们的目标是消除烟草祸害。我们会积极展开迈进烟草终局的工作,参考各地经验,推出全方位的控烟策略,订立烟草终局的时间表及路线图,以稳步推进无烟香港的目标。

 

精神健康

 

  • 医教社同心协作计划已由2017至18学年17间学校推展至2021至22学年210间学校。

 

  • 智友医社同行计划已于2019年转为恒常项目,并推展至全港41间长者地区中心。在2017至2021年间,已有约6,500名长者及其照顾者受惠。

 

  • 由2020年7月起,推出名为「陪我讲」的持续精神健康推广及公众教育计划,以提升公众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及关注。

 

  • 由2021年3月起,推出跃动同行先导计划,试行以社区跨界别协作医疗模式为患有轻至中度及低风险的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更佳更快的评估、医护管理及适时的治疗与支援服务。

 

  • 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获禁毒基金拨款三亿元,于2021年7月推出精神健康项目资助计划,资助精神健康相关项目,藉以在社区层面透过不同种类的服务和活动加强市民的精神健康。

 

  • 开展分别涵盖儿童、青少年及长者的全港性精神健康调查,收集精神健康相关数据,以协助发展相关服务。调查工作预期在2022至23年度完成。

 

  • 已加强五个医管局联网内精神科专科门诊跨专业团队对一般精神病患者的支援。

 

  • 医管局亦已加强对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专职医疗服务,同时增加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专科门诊服务的容量,额外提供1,500个新症就诊数目,并提供更个人化及适时的跨专业支援服务。

 

母乳喂哺

 

  • 政府一直致力透过全方位策略,推动社会各界维护、推广和支持母乳喂哺。母乳喂哺能够给予婴儿最天然、最优质的营养,有助婴儿健康成长与发展,造就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密关系。事实上,香港的母乳喂哺率在过去近20年来平稳向上,出院时的母乳喂哺率由2000年的55%提升至2018年的87.5%。而持续以全母乳喂哺至四个月大的婴儿比率亦由2000年的8%大幅提高至2018年的29%,实在令人鼓舞。医管局的爱婴健康院亦增加至六间。

 

  • 自2018至19年度起,在所有商业用地卖地条款中加入新规定,订明必须提供育婴间和哺集乳室。

 

  • 于2021年3月通过《2021年性别歧视(修订)条例》,加强保障喂哺母乳的女性,让她们免受骚扰。

 

中医药的发展和定位

 

  • 确立中医药在本港医疗系统的定位,透过政府资助特定中医药服务,将中医药纳入医疗系统,包括未来中医医院提供的政府资助住院和门诊服务、18间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提供的政府资助门诊服务,以及医管局辖下特定公立医院提供的中西医协作住院服务。

 

  • 在食物及卫生局辖下成立中医药处,与业界保持联系,统筹和推进各项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 完成中医医院的营运服务契约招标工作及推展开院筹备工作,包括签订服务契约、订定医院详细设计、采购所需家具及设备、设立资讯科技系统等,以期在2025年年中开始分阶段投入服务。

 

  • 推展设立永久政府中药检测中心的筹备工作,预期在2025年启用。

 

  • 18间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自2020年3月起提供政府资助门诊服务,每年提供约62万个服务配额。

 

  • 医管局中西医协作住院服务的参与医院已增至八间,涵盖全部七个医院联网。

 

  • 在2019年6月开展5亿元中医药发展基金,并分阶段推出多项资助计划,惠及中医药业界的不同层面。食物及卫生局已就整体落实情况展开检讨,以期进一步优化基金项目和善用资源,为中医药界提供更有效和具针对性的支援。

 

  • 加强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至2025年)》蓝图下的角色,包括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落实香港已注册传统外用中成药产品透过简化审批程序在粤港澳大湾区注册及销售,以及若干粤港澳大湾区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聘请香港中医师。

 

  • 在2018年举办大型中医药推广活动中医中药中国行香港活动。

 

  • 支持中医药界在香港举办2018年国际中医药香港高峰论坛及2021年第18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两项大型中医药国际会议。

 

医院管理局

 

  • 自2018至19年度起以每三年为一周期,按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动逐步增加医管局的经常拨款。在2022至23年度向医管局提供的经常拨款为904亿元,较2017至18年度的拨款增加逾六成。

 

  • 政府至今在第一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下已全面提升11项工程和局部提升三项工程为甲级,总承担额约为1,393亿9,050万元(按付款当日价格计算),占2,000亿元开支上限约69.7%。

 

  • 过去五年,医管局先后建成香港儿童医院、灵实医院信望爱楼等。

 

  • 为加快推行将来的医院发展,政府已邀请医管局筹备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预算费用约为2,700亿元。因应2021年施政报告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医管局正积极检视和筹备第二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以配合政府的计划。

 

  • 已落实医管局大会辖下专责小组制订的建议,包括简化资源申请程序及决策程序,以提高医管局的行政效能。

 

  • 天水围医院自2018年11月起推出住院服务,以及提供24小时急症室服务。

 

  • 医管局由2019年起,已通过数据实验室为28个合作项目的200多名研究人员提供数据,并推出自助数据平台,以支持本地研究人员利用医疗数据作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全方位支援有需要的病人

 

  • 香港儿童医院自2018年12月起分阶段推出各项服务,以处理复杂、严重、不常见及需要跨专科治理的儿科病症。

 

  • 通过增加撒玛利亚基金及关爱基金医疗援助项目安全网所涵盖的药物或医疗项目,以及于2019及2021年两度优化经济审查机制,扩展受惠群组,并降低病人须分担的药费水平。目前共有35种特定自费癌症药物、六种用以治疗不常见疾病的药物和6种医疗装置涵盖在基金医疗援助项目,另有11种原由医疗援助项目首阶段计划及极度昂贵药物项目涵盖的自费药物/适应症已获纳入撒玛利亚基金的资助范围或转为药物名册内的专用药物。

 

  • 在临床诊断、跨专科护理、引入药物、药物资助、公众认知及科研发展等方面推出针对性措施,以加强支援不常见疾病患者。

 

  • 香港基因组中心于2020年5月成立。香港基因组计划先导阶段已于2021年7月展开,对象为患有未能确诊的遗传病症及遗传性癌症的人士,而主阶段将 于2022年展开,为更多涉及遗传因素的病症患者及家属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

 

  • 为提升癌症诊断及治疗服务,医管局已于2020至21年度推出措施,包括增聘14名癌症个案经理,扩大癌症个案经理计划至涵盖妇科及血液科癌症病人,额外服务1,400个新症;放射诊断服务增加6,000人次;专科门诊诊所及护士诊所的肿瘤服务增加约2,200人次;以及增聘医务社工提供心理社交支援,使有关服务增加约5 800人次等。

 

  • 于2018年7月修订有关条例,容许于香港进行配对及汇集器官捐赠。医管局已于2018年第四季推出肾脏配对捐赠先导计划。本届政府任期内一直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器官捐赠,包括在不同媒体渠道作宣传、与关键意见领袖合作、在每11月的器官捐赠日举办庆祝活动,以及在不同的活动和场地设立宣传摊位。展望未来,政府会继续加强推动器官捐赠,务求重燃公众对器官捐赠的热忱。

 

  • 已完成有关晚期照顾服务就预设医疗指示和病人在居处离世所作立法建议的公众谘询。相关法例草拟工作正在进行中。

 

  • 落实第二阶段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包括便利和促进自我健康管理的医健通手机应用程式,以及上载和互通放射图像和中医药资料。

 

牙科服务

 

  • 自2018年7月起推行为期三年的「护齿同行」计划,为18岁或以上的智障成年人士提供免费口腔检查、牙科治疗及口腔健康教育服务,并已将该计划延长三年至2024年7月。截至2022年4月底,约有3,800名智障成年人士登记参与「护齿同行」计划及已首次就诊。

 

  • 卫生署于2019年9月与医院管理局合作,在香港儿童医院为六岁以下患有智障的学前儿童开设特殊口腔护理服务。该服务亦为社会福利署辖下的特殊幼儿中心的合资格儿童提供免费牙科检查及口腔健康教育,如有需要,这些儿童会获转介至香港儿童医院接受跟进治疗。截至2022年5月底,约有2,200人次获提供牙科检查,约500人次获转介到香港儿童医院。

 

  • 在长者牙科外展服务计划下,十间非政府机构成立了23支牙科外展队,为居于安老院舍或使用日间护理中心及同类设施的长者实地提供免费的口腔检查服务。自2014年10月至2022年5月底,该计划的服务人次约为298,500。

 

  • 于2019年2月把由关爱基金拨款的长者牙科服务资助项目扩展至涵盖65岁或以上正领取长者生活津贴的长者,并优化项目的内容。由2021年7月起推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包括增加可获资助的诊疗分项,以及为75岁或以上于五年前或更早之前在项目下曾接受牙科服务的长者提供第二次免费镶配活动假牙及其他相关的牙科诊疗服务。自项目于2012年9月推行至2022年5月底,已有约111,600宗申请个案,当中约96,000宗个案已完成所需的牙科治疗,余下的个案正接受不同阶段的牙科服务。

 

医疗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医疗人手

 

  • 香港的医疗系统面对不少挑战,包括人口老化、与生活模式相关的疾病与日俱增,以及公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等。要应对种种挑战,充足的医疗人手不可或缺。政府一直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增加医疗人手,包括增加医学生、护理学生及其他专职医疗人员的名额,以应付服务需求及为未来医疗发展做好准备,无论是医院管理局推展两个十年建院计划、建设基层医疗系统,或应对新冠疫情,有足够的医疗人手是关键。政府一直增加资源给医管局作挽留人手,包括退休后重聘、增加晋升机会等。

 

  • 政府已委托香港大学进行「医疗人力推算2020」,更新13个医疗专业的供求推算数字,以便制订相关的人力政策。至于专科医生、专科牙医、注册护士和登记护士的人力推算结果,亦会陆续于2022年第二至第三季公布。

 

  • 医管局已聘请所有合资格的本地医科毕业生,并向他们提供相关专科培训。在2017至18到2020至21年度期间,医管局聘请了约1,700名本地医科毕业生。

 

  • 医管局与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合作,让未在香港正式注册的非本地培训医生继续接受专科培训(包括社会医学、急症科、家庭医学、内科、妇产科、眼科、儿科、病理学、精神科和麻醉科)。

 

  • 《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已于2021年10月获立法会通过,以另辟新途径让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生在香港执业。政府其后于2021年11月成立一个设于香港医务委员会下法定的特别注册委员会,负责订定非本地医学院颁授的认可医学资格名单,再把该名单交由医生注册主任(即卫生署署长)公布。首两批认可医学资格名单已于2022年4月及6月公布。

 

  • 香港护士管理局已于2021年年初就护士专科发展推出自愿注册计划,为最终就护士专科订立法定注册制度奠定基础。截至2022年4月底,第一阶段有超过2,200个申请已获批准。护士管理局亦正准备第二阶段的工作。

 

  • 邀请辅助医疗业管理局及其辖下各委员会跟进《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报告》的建议及专业相关事宜,以期在谘询各有关专业后提交建议。视光师管理委员会已于2021年7月1日推出强制性持续专业发展计划。

 

  • 于2019年4月推出自愿医保计划。截至2021年底,自愿医保保单的数目已达980,000张。截至2022年5月底,认可产品共有87款,合共提供365个产品选项。

 

完善公共卫生规管

 

  • 于2018年11月通过《私营医疗机构条例草案》,对私家医院、日间医疗中心、诊所和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新的规管制度,以确保公共安全并改善消费者权益。所有私家医院牌照及第一批日间医疗中心牌照已于2021年1月1日生效。

 

  • 《2020年药剂业及毒药(修订)条例》已于2021年8月生效,就先进疗法制品订立清晰的特设规管架构,以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有关的科研发展。

 

  • 藉着包括更新法定监管组织的组成,使业外委员的比例最少达到25%的举措,优化监管架构和提升相关医疗专业的专业水平。

 

  • 与相关的法定管理局及委员会跟进于2017年发表的《医疗人力规划和专业发展策略检讨》的多项建议,并促请他们尽快推展部分讨论已久的建议,例如无须医生转介而让病人直接寻求医疗专业人员(包括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的服务,以及强制性持续专业教育及持续专业发展。

 

大湾区机遇

 

  • 配合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内地有关当局落实港澳药械通的相关工作,以容许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香港注册的药物及临床急需、本港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的医疗仪器。截至2022年6月中旬,已有17种药品和11种医疗器械可在已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审定的五家分别位于深圳、广州、珠海、中山的医院使用。我亦于2018年率领百人来自私营医疗机构及专业团体的代表团到大湾区考察。

 

结语

 

过去五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食物及卫生局同事都坚守岗位,在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及以动态清零为目标的总方针。我们努力不懈,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力臻至善,成功应对每一波疫情。而经过第五波疫情,面对不断变种的病毒和疫情,持续的大流行,社会亦因提高疫苗接种而建立起免疫屏障。

 

香港人口老化和医护人手不足等问题,未来医务卫生局的工作确是充满挑战,我在此衷心感谢卫生科、卫生署、医管局、食物科及政府各部门的同事、医护人员,在过去两年多一直与我并肩对抗新冠肺炎,其间牺牲了不少休息和家庭时间。我有信心凭着你们的坚持和热诚,我们必定可以打胜这场抗疫战,让香港尽快复常。最后,我祝福卢教授及团队日后工作顺利。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