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新技术加快建公营房屋

2021年10月20日

主席:

 

就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我会就有关房屋政策的措施作扼要介绍。

 

政府明白当前社会面对的房屋问题十分严峻。我们有决心,并会继续尽最大努力协助市民安居和改善居住环境。政府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可在未来十年(由2022至23到2031至32年度)兴建约330,000个公营房屋单位,足以满足该十年期预计301,000个公营房屋单位的需求。政府会于今年年底发表的长远房屋策略2021年周年进度报告中交代详情。

 

有不少社会人士都关注公营房屋的建造情况。在我们向委员会提交的文件第四段至第七段,已交代房屋委员会和房屋协会一直在争取尽快建成更多单位的努力。现时,在部分房委会的公营房屋项目,超过90%组件采用预制技术,实现六天建成一层20个单位的标准楼层。为争取尽快建成更多单位,房委会和房协会更广泛使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和其他崭新建筑技术。

 

至于施工细节,房委会积极引进科技,提升效率,令项目尽快落成,包括在规划、设计及施工阶段,持续扩大应用建筑信息模拟及其他新科技,精简通讯和工作流程,减省对人手依赖,以及改善地盘安全管理。

 

房委会亦会在合适的项目采用新的采购模式,由承建商一并负责设计和建造。这安排一方面可补足房屋署在详细设计工作的人力,让房屋署可更专注公营房屋发展的策划、统筹和监督,以应对增加的建屋量;另一方面亦可进一步优化整个建造工作的流程。而同期进行设计及建造工程的好处,是承建商在采购物料、施工方法和工作流程方面有更大的弹性。

 

至于重建旧屋邨,房委会一直按既有政策及实际情况,检视并考虑是否重建个别旧屋邨。施政报告提出,有见西环邨及马头围邨有合适的迁置资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潜力增加单位的数量,政府邀请房委会研究在合适条件下重建这两个楼龄约60年的旧屋邨,并争取把周边土地纳入重建地盘。初步估计,重建后两个屋邨可合共提供约5,000个单位。

 

政府亦继续推动大坑西邨重建计划。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会与市区重建局合作落实项目,先决条件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必须妥善安置原有租户。如获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重建后的大坑西邨项目可提供超过3,300个单位,包括约1,300个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用作重置现有住户的单位,以及约2,000个由市建局提供的港人首次置业单位,较现时约1,600个单位增加约一倍。

 

在公营房屋供应未到位之前,为改善居于不适切居所家庭的生活环境及困难,政府推出过渡性房屋、现金津贴试行计划,以及立法订立劏房租务管制三项突破性措施。

 

当中过渡性房屋充分体现了民商官三方合作。我们已将供应目标由15,000个单位进一步上调至20,000个单位,以及将支援非政府机构推行过渡性房屋项目的资助计划资助额增至116亿港元。过渡性房屋专责小组正与不同非政府机构审视在多幅政府及私人闲置土地发展过渡性房屋的可行性。有进一步资料我们会公开。

 

现金津贴试行计划方面,政府于今年6月推出为期三年的试行计划,为合资格的一般公屋申请住户提供现金津贴。截至今年9月底,我们已向超过50,000个合资格的一般公屋申请住户派发现金津贴,占已接获的合资格申请宗数约八成半。

 

劏房租务管制的条例草案将于今日下午恢复二读。如条例草案获立法会通过,条例将在宪报刊登当日起计的三个月届满时(即明年1月底)开始生效,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主席,我们承诺,会竭尽全力增加房屋供应、丰富房屋阶梯、有效运用公营房屋资源及维持私人住宅市场的健康发展等,务求协助更多香港家庭达到安居目标。

 

我及我的同事乐意听取委员的意见及回答委员的提问。

 

多谢主席。

 

(以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10月20日在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会就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有关房屋措施的开场发言全文)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