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的价值

2021年4月18日

防疫之战,抽验污水亦为关键一着。政府与香港大学跨学科团队去年携手展开新冠病毒污水监测,设立定期采样点,配合流行病学数据,识别出需要采取强制检测行动的目标大厦,冀能及早揪出隐性患者,从而早隔离、早治疗。

 

因应疫情  择地采样

 

环境保护署每天根据疫情趋势,选定病毒传播风险较高、需监测的地区进行渠网分析和取样策划。渠务署则负责采样技术及行动支援,包括拣选污水沙井、安排承办商采样,并在完成采样后清洁消毒现场等。

 

因应住户的生活习惯,渠务署一般在早上8时至11时左右采样,每隔15分钟一次,合共抽取12个样本,确保样本符合随机性。

 

渠务署助理署长何耀光说:「我们先从图则了解沙井的上游在哪儿,会收集什么地方的污水,然后派同事实地视察,确认沙井位置和采样是否可行。若沙井位于马路或商店门口,多会放弃,以免妨碍公众。」

 

他说,采样工作殊不容易,因为要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样本,有时采样点涉及私人楼宇,他们未必全面掌握渠图,那更是难上加难。

 

基因检测 无所遁形

 

完成采样后,渠务署会将样本送往香港大学实验室,由大学团队去除杂质,进行灭活处理、离心浓缩、核酸提取、基因检测和数据分析。

 

领导污水病毒监测研究的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张彤表示,团队如在检测中发现病毒基因片段,会建议政府发出强制检测公告,务求尽早找出隐性患者。

 

「病毒基因片段可能来自社区里的隐性患者,也可能来自已出院回家的康复者。由于现时采用的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方法没法判断病毒来自康复者还是隐性患者,我们发现阳性信号时,会结合流行病学数据,判断要不要采取行动。」

 

加强监测  追截病

 

政府去年10月展开污水监测初期,设立了26个定期采样点,包括由渠务署管理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泵房和部分屋苑。

 

随着疫情发展,政府多次变阵,在屋苑大厦和街区抽样监测,按结果决定是否发出强制检测公告。去年12月彩云(二)邨的强制检测行动和今年1月在佐敦设立指明受限区域,便是根据污水监测结果而执行,并找出多名确诊者。

 

政府上月将定期采样点增至64个,每个定期采样点覆盖五万至八万人口,共覆盖全港约400万人口。

 

环境保护署助理署长陈志刚表示:「我们初期设定26个定期采样点时,考虑到第三波疫情涉及较多老人院院舍,因此拣选了黄大仙、深水埗、荃湾、屯门等区域。到了第四波疫情爆发,我们忧虑公屋住户一旦染疫,传播速度会很快,因此除了旧区,也在新区增设采样点。」

 

陈志刚说,挑选定期采样点也要考虑渠网分布,这样才能确定污水收集范围。 

 

港大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污水监测系统在去年10月获食物及卫生局医疗卫生研究基金资助,以及环境局全力支援;项目上月荣获2021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政府至今按监测结果在超过110幢大厦实施强制检测,找出逾50宗确诊个案。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