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生态海岸线 促生物多样性 

2020年6月24日

全球宜居城市之中,温哥华及悉尼等城市均支持生态海岸线的环保创新技术,香港近年亦参与其中,好让城市环境与自然生态更和谐共融,配合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政策新浪潮。

 

何谓生态海岸线?就是将生态概念融入海堤设计的多赢方略。当中,海堤建造要担当保护海岸的功能,而生态海岸线的概念是给予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更宜居的海堤环境,以加强生物多样性。

 

生态海岸「试水」有三

 

各处海岸各处堤,因应香港不同的地理环境,政府连同大学进行本地生态海岸线的可行性研究。由东至西,分别在西贡、沙田和屯门放置多样生态海岸设施作实地试点,研究在本港各式水体,包括分属海洋性、半开放和河口性水域,以生态海岸线模式促进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成效。

 

以沙田马料水为例,临近吐露港,属半开放水域,于放置生态海岸线设施后第四季的初步监察数据显示,众鱼、蟹、螺等海洋物种的反应是踊跃的,令研究团队雀跃!数据反映,在部分生态海堤组件上录得的生物品种,与附近对照海堤岩石上所录得的相比,整体增加了15种之多!当中包括鱼类两种、蟹类及螺类各三种等。土木工程署署长及同事带我现场视察,我乐见此环保创新工作初见成果。

 

生态海岸「四宝」设计

 

2019年初,政府在马料水先行先试,逐步安放生态海岸线相关装置,当中设计了四种组件,包括生态海墙砖、生态水立方、潮汐池以及殖蚝篮。我戏称它们为生态海岸「四宝」,而其实地环境监察为期两年,这些「生态小屋」欢迎鱼、螺、蟹、藻等海岸物种多多留恋!

 

生态海岸「四宝」要有外在美,也要内在美。若要缔造生态宜居安乐窝,需要学者、业界及政府同事等协作创新,为生物多样性创造合适的外在生境条件,例如水分、湿度、温度、酸碱度、表面粗糙程度等研究。

 

内在美方面,研究团队重视生态保育的同时,不忘惜物减废。例如在制造上述生态砖块的选材上,考虑转废为材,包括T·PARK(污泥处理设施)转废为能后的灰烬和浚挖海床后的海泥,加入混凝土中制成环保生态砖块,有助减轻堆填区的负荷。

 

生态海岸「亲水」有计

 

计划之中,土木工程拓展署将在东涌东扩展区引入生态海岸线,以保护该区海堤的同时,为海洋生境缔造沿岸的宜居生境,从而提升当中的生物多样性,兼且打造富亲水文化的海滨公共空间。

 

另一计划是环保署自家基建项目,为石鼓洲旁的转废为能设施。当中,一段长约360米的海墙将化身生态海岸线,结合共约500处生态孔洞,模拟天然海岸线的状态,而孔洞的大小好让该水域的鱼类及贝介类于此生活,其他不同生物亦可依附生长繁衍。孔洞为各种礁岩生物提供栖息地,让容易受大浪和急流影响的生物给予庇护,预计将吸引海虾、石蚝,以至珊瑚等物种聚居,丰富其生物多样性。

 

谈到感受,署长对生态海岸线能够促进创新及有序地落实,多谢同事、学界及业界的相互协作,以及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工程部门同事均对能够参与创新又环保项目表示非常兴奋!

 

总括而言,生态海岸线的研究及计划以科学为本,步步踏浪前行,积累更多本港实在经验及数据,可裨益香港,及至邻近地区的沿海生态。

 

(以上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624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短片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