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助安老 科技创商机
70岁的陈丽华关节退化,要用拐杖辅助出行。对老人家来说,日常生活饱受干扰,巴不得马上复元,但提起动手术,难免有所疑虑。
「关节磨蚀得很严重,不管走路或站立都痛,而且痛得厉害。医生建议给我镶金属,以减少磨损,我却不想开刀。」
为改善情况,陈丽华寄望于科技发展,参加岭南大学赛马会乐龄科技与智能安老计划下的证书课程,了解乐龄科技应用。该课程以长者和照顾者为主要对象,讲解社区设计理论,并介绍出行辅助器材等。
通过该课程,她接触到智能拐杖。这种拐杖除兼具电筒照明和警报器的功能外,更设有收音机,可随时随地收听电台广播,对长者可谓时尚产品。
「真要感谢他们举办这些课程。我们空闲时间多,希望多认识乐龄科技,也可介绍给身边朋友。时代往前走,自己也要跟上。」
把握机遇 青年创业
乐龄科技并非只惠及长者,年轻人如能把握商机,可创一番事业。
欧阳诗雅在岭大毕业,主修市场学,去年创立社会企业「休才荟」,通过社交平台邀请长者加入成为「休才生」。该社企定期举办扎染、皮革等工作坊,与社会大众分享技能,讲授手工艺品制作技巧,并在市集或网上出售制成品。
早前,欧阳诗雅参加乐龄科技与智能安老计划下有关培训社会企业家的证书课程,从中了解本港社企发展、吸收乐龄科技和市场学知识,并听取创业人士分享经验。她认为,课程富启发性,让自己更明白社企挑战所在。
「社企要不断求变,往往每两年就要变一次,以迎合市场口味。」
「年轻人外出爱背布袋,休才荟的长者懂得蓝染技巧。我就思考如何利用长者懂得的手工艺,配合市场情况,推出我们的产品。」
岭大牵头 凝聚力量
根据政府统计处推算,到了2036年,65岁及以上人士占总人口约三成。政府致力发展乐龄科技,结合科技和安老服务,应付人口老化的挑战。
岭大推行的计划结合政府、商界、社福医护业界、学术界等专业知识,以科技改善长者「医」、食、住、行各范畴,致力培育人才,并进行相关研究。
藉着此计划,岭大建立乐龄科技产品及服务研发、社会创新及创业的数据库,向业界和政府提出创新发展方案及相关政策建议。
该校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项目经理萧珮而认为,在培育相关人才和国际学术交流层面,教育界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教育,大众可望更了解乐龄科技,并更明白相关产品的实用性。
岭大设有2,000呎体验馆,展出逾40款乐龄科技产品,包括智能药盒、防震餐具、移动心电图仪等,11月28日起接受参观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