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沟通 重建信心

2019年9月10日

林涌主席(香港金融服务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筹备委员会主席)、张华峰会长(香港金融服务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筹备委员会名誉会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很高兴出席今日的论坛,与大家一起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这两项国策下,业界可如何把握发展的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概念,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在你心中,它代表了什么?很有创富潜力?的确,刚刚林涌主席也提到,大湾区的GDP总额是16,000亿美元,相等于香港的四倍半。大湾区人口很多?的确,超过7,000万人口,相等于香港的九倍。至于占地面积更甚,面积有56,000平方公里,等如50个香港。

 

无论是四倍、九倍或50倍,这些数字固然重要,但要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潜力,最重要的是它已具备非常优良的基建,包括交通基建及金融基建,可让区内的城市杠杆彼此不同的优势,实现高效的分工和协调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湾区及世界级的城市群。

 

良好的交通基建,让粤港澳大湾区的运输网络好像一个蜘蛛网般四通八达,打通及便捷了人流及物流。国家改革开放40年,昔日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是经济的主体,靠便宜的地价和劳动力成为世界工厂。时至今日,制造业在大湾区通过采用新科技已迈向先进制造业发展。大湾区内亦有不少龙头创科企业,同时整个区域不断发展内需和服务业,成为一个不断壮大及庞大的消费市场。

 

至于金融基建,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腾飞发展的重要一环。香港的金融业发展广且深,银行、股票、债券、基金、保险及财富管理等都是世界领先的水平。但在这些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前,却是一国之内、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带来的挑战。如何克服挑战及把握好潜力巨大的机遇,我认为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大家也很熟悉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沪港通、深港通、北向的债券通等,都是过去五年逐步发展起来的「金融基建大桥」。在这座「金融大桥」覆盖的地理位置中,毗邻香港的深圳,无论在地理位置、发展历史及文化方面,都与香港有着高度的互补性及相互理解,是我们向前走的重要伙伴。刚才林主席提到国家最近给予深圳金融方面的政策,我相信香港和深圳可以齐心用好这些政策,更大力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

 

第二,是金融服务及产品的互联互通,2015年开始的基金互认便是其中一个例子。那么保险及理财产品,是否可借镜股市的互联互通方式,在保障金融安全、投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两地市场的互动、开放及发展,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方向。

 

第三,是生活及出行方便。经常往返内地的朋友,都知道最近由于港珠澳大桥及高铁的开通,往返内地尤其是珠三角西面方便了很多,同时亦能感受电子支付及相关服务带来的便捷。早前的政策突破,让本港银行可以提供「见证开户」安排,让港人在香港遥距开设内地银行帐户,进一步消除跨境电子支付的困难。在这方面向前继续发展,相信能更便利两地居民出行到对方之处,以及生活更方便。

 

第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新股上市集资、企业财资中心,以及跨国地域总部方面。我们相信香港能为湾区内准备跑出国际的内地企业提供这方面的优势。未来我们将在两方面再加大力度发展,包括发展香港成为私募基金枢纽,让我们将私募基金的资金更好地引入内地,尤其是在创新科技方面的发展。另外是家族财富管理中心,我们相信香港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不过,无论是哪一方面,最核心的是效率与安全。这也是为什么无论在香港本身,抑或涉及跨境的互联互通,我们制订政策时,经常都要注意如何平衡发展机遇、风险是否可控、金融安全方面又如何考虑,这些是我们最关键、关注的焦点。

 

提到行稳致远,也是特区政府施政时要更用心做好的事情。近月发生的社会事件令社会气氛绷紧不安,大家都感到痛心和忧心。特区政府已汲取教训,也正努力构建对话平台,以加强跟社会各界的沟通,以谦和及开放的态度聆听意见,务求令日后施政能更贴近民情、民心、民意,重建市民对政府的信心。同时,我们会积极做好经济发展的工作,让香港继续稳步向前。希望各位也与我们一起守护香港,建设好香港这个美好家园。

 

这个星期便是中秋节,我藉此机会预祝大家中秋节人月两团圆,我更祝愿国家继续繁荣昌盛,各位朋友身体健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谢谢大家。

 

(以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9月10香港金融服务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论坛暨典礼致辞全文)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