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场转型 承载观塘往昔

2019年3月17日

曾经是制造业基地的观塘,随着香港经济转型,已演变为充满发展机遇的商贸区,区内的骏业街游乐场也已完成改建,并命名为「InPARK」,设置了七组承载观塘往日工业特色的本地艺术作品,令这个悠闲的公共空间更具趣味。

 

走进形象一新的骏业街游乐场,七组本地艺术作品逐一映入眼帘。似曾相识的大铁人、「西瓜波」,勾起不少人的儿时回忆。

 

在70、80年代,一个便宜的塑胶足球「西瓜波」足以为小孩带来不少欢乐。艺术家甄展荣和刘美宝以塑胶工业为主题的作品《沉球》,灵感来自「西瓜波」,冀为社区重拾邻里间的联系、互动和回忆。

 

《沉球》由数个摆放呈圆形构图的「西瓜波」组成;它们每个形状不同,形态各异,有凹陷的,有看似埋入土中的。

 

甄展荣说:「我们希望朋友坐下时,像70、80年代小孩围在一起踢球那种感觉,大家一同围坐闲谈。」

 

重拾回忆 拉近距离

 

刘美宝指,《沉球》可以让人坐、躺卧或倚靠,并无限制公众如何使用,从而让市民以不同方式与艺术品交流,并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我们希望艺术品可以唤醒观众思考社区与人的关系,例如人情味或伦理关系。」

 

公园另一边放置了艺术家罗发礼以玩具工业为主题、高逾两米的作品《大铁人》,旨在唤起巿民对香港辉煌玩具历史的回忆。

 

罗发礼形容《大铁人》给人的感觉,就像重遇老朋友般。

 

「它是我们小时候的铁皮玩具,其颜色、表情和动作,全都让人感到开心,就像突然看见一件旧玩具,重拾昔日的感觉。我希望《大铁人》能为到访这个公园的市民带来惊喜。」

 

市民可以靠着《大铁人》阅读、休息、谈天说地,享用公共空间之余,也能与艺术品互动。

 

艺术创作 丰富内涵

 

骏业街游乐场建于1973年,当时主要服务观塘工业区的工人,大部分设施为硬地球场。随着该区转型为商贸区,游乐场也逐步改建,配合当区就业人口需要,并增加绿化空间。

 

改建后的游乐场设有中央草坪、休憩区、供表演及展览的多用途场地等设施,并命名为InPARK。

 

艺术推广办事处总监刘凤霞说:「InPARK的意思是工业公园,我们以此定名,希望市民记起观塘以往是工业区。」

 

她指,公园内设置的七组艺术作品,代表印刷、制衣及成衣、纺织、玩具、塑胶、电子和钟表七种不同工业,让市民了解观塘的历史。

 

刘美宝对作品能在闹市中获得永久展示空间,颇受感动。

 

「在香港要找一处这么大的地方,又有资源让我们创作,其实很困难。这个计划给予我们实践的机会。」

 

罗发礼则认为,艺术可以很亲民。

 

「不论儿童或长者,或有否修读艺术,当你看到这些艺术品,定必感到有趣和开心。」

 

刘凤霞说,InPARK虽然地方不大,但有别于其他公园,汇集了艺术、历史、文化、休憩、体育;她希望到访的市民能感受到这里丰富的内涵。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