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余暇 让老有所「医」
2018年3月25日
一群热心的注册西医和医护人员,于2016年创办社企「老友所医」,利用工余时间,为院舍和居家长者提供到诊和视像诊症服务。
目前,已有超过30名医生加入该社企,陈懿意是其中之一。她每月到护老院提供十多小时到诊服务,主要为患上伤风感冒的长者诊症。流感高峰期间,一个月诊治30多名长者。
她认为,通过这个社企平台服务长者很有意义。
「院舍职员陪同长者到诊所求诊,较为劳师动众,我上门应诊则方便得多。同时,也可一并为他们检查有否严重疾病征兆,及早诊治。」
适时诊治省开支
住在院舍的方婆婆,年届86岁,行动不便。她说现在有社企的医生为她诊症,可免舟车劳顿,较以往方便得多。
诊金和五日药费约380元,可使用医疗券支付。药物于诊后半小时速递到院舍,长者也可免费覆诊。
目前有70多间护老院舍使用「老友所医」的服务;方婆婆入住的院舍已使用近一年。
院长蔡晓君表示,以往曾派员工一日外出三次,分别陪伴三名长者到诊所求医;医生到诊服务不但节省人手和时间,也能避免长者耽误病情。
「我们收取陪诊费300元,有些家属不太愿意支付,以致长者未能及时获得治疗。」
基层医疗创多赢
「老友所医」创办人冯治本曾在公立医院工作七年,对公私营医疗服务失衡问题深有体会。
他希望成立「老友所医」缔造三赢局面,既为长者提供适切治疗,减轻院舍人手压力,同时纾缓公立医院的服务需求。
现届政府大力推动基层医疗健康。2018至19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提高长者医疗券的累积上限至5,000元,并一次性提供额外1,000元医疗券金额。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也提出,政府有决心加强推动个人和社区参与,统筹和协调不同医社界别,加强地区基层医疗服务,鼓励市民预防疾病,加强自我和家居照顾,减少住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