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有道 渠务设施大变身

2018年1月21日

渠务署小蚝湾植物苗圃占地近2,000平方米,环境清幽,绿意盎然,培植50多种本港原生植物。园境师肩负绿化之责,因应品种特性移种于不同设施,既收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之效,也令渠务建设气象一新。

 

许乐谦在本港修读城市规划和园境建筑,加入渠务署近两年,是该植物苗圃园境师之一。他表示,在美化设施方面,署方近年较多采用原生植物。

 

「过去不少项目均用外来品种,因为那些花朵比较漂亮;但原生植物对生态有更多益处,部门也鼓励我们多用。有了这个苗圃,正好研究合适的品种和所需的环境。」

 

原生植物美化环境

苗圃2014年中投入服务,园境师每周视察两次,纪录植物生长情况,并研究种植方法。在不同品种中,他们初步选定岭南山竹子、梭罗树,青葙、薏苡移植。

 

许乐谦解释,四种植物各有特色,可配合渠务设施美化,甚至污水净化的工作。

 

「岭南山竹子是原生常绿乔木,果实是野生猕猴的主要食粮。梭罗树有香味,蝴蝶和蜜蜂都受吸引,常常飞来采蜜。青葙形态既优美又特别,呈串形,是一种顽强的植物,土壤不佳也能生长。薏苡这品种挺不错,有净化污水中氮和磷的作用。」

 

青葙、薏苡适合在河道栽种,目前遍植于万屋边和九龙坑河道;梭罗树、岭南山竹子则适合渠务设施,青衣基本污水处理厂、昂坪污水处理厂已经采用。

 

绿化项目惠及社区

园境师负责绿化项目,由挑选品种、绘图、规划设计,以至日后定期护理工作,均一手包办。

 

唐翠珊两年前加入渠务署,参与沙田污水处理厂的绿化工程。她表示,厂房占地28公顷,三成面积落实园境绿化,相等于半个维多利亚公园。

 

唐翠珊指,渠务设施进行绿化,有助提升形象、改善环境,惠及整个社区。「沙田污水处理厂是个好例子,道路两旁有茂密的树木,并有绿化天台。垂直绿化方面,我们在一些污泥贮存缸上种植,吸引雀鸟昆虫前来栖息觅食,增加生物多样性。」

 

选择种植品种时,园境师兼顾建筑物的结构和安全,会为维修机电设施预留通道。鉴于天台泥层较薄,栽种根浅植物会较合适。倘若建筑物的位置较近河边或山边,选用的植物则应耐风、耐旱,并能长期承受阳光照射。

 

为加深市民了解本港污水处理和防洪工作,渠务署1月27至28日于沙田污水处理厂举行开放日,节目丰富,免费入场。

 

 

 


回到页首